安居乐业路,越走越亮堂——一线行走见证时代变迁
标题:《安居乐业路,越走越亮堂——一线行走见闻》
正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近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亲身感受了“安居乐业路,越走越亮堂”的生动景象。
一、安居工程暖人心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政府积极推进安居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记者走访了多个社区,看到一栋栋崭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居民们纷纷搬入新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以前住的是破旧的平房,夏天热冬天冷,现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生活条件真是大变样。”一位刚搬入新家的居民激动地说。
二、乐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在一家企业,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让员工在这里实现人生价值。”
此外,政府还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创业园区,记者看到,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创业项目正在茁壮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亮堂未来可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未来,我们相信,
相关内容:
要真正让群众安居乐业,找到获得感和幸福感,建好“民生工程”的同时,还要建好“民心工程”
傍晚,江西鹰潭贵溪市文坊镇花桥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区的文化休闲广场上,广场舞的音乐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而一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面貌——
刚入住时,村民王阿姨忧心忡忡:“路上黑灯瞎火的,接送孙子上下学都提心吊胆。”李大叔望着没头没尾的路直摇头:“去趟菜市场,得绕大半个圈!”
花桥村党支部书记熊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白天挨家挨户走访,傍晚逐条街道摸排,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满了村民的“急难愁盼”,哪段路最黑、哪里不便民、哪家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被他详细地写在了汇报材料里,最终这份饱含群众期待的材料送到了市财政局领导的案头,经实地走访了解后,划拨给村里360万元民生资金。
随后,熊姜带着施工队抓紧施工,数月后,“断头路”接上了,路灯也亮起来,垃圾分类亭投入使用……
如今,安置区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快递驿站、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熊姜深知,产业帮扶才是让移民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
李大姐搬来后,没了耕地,为生计发愁,急得直掉泪:“一家老小要吃饭,可我除了种地还会啥?”
为了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熊姜带领招商小队奔走江浙等地对接企业,还手绘了一张“家门口就业收益对比图”。这份诚意打动了企业负责人,最终引来不少工厂入驻文坊“移民就业车间”。鹰潭、贵溪两级政府也在安置区配套建设了竹制品产业园,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村民们看到希望,干劲十足。
熊姜又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对接周边企业用工需求。有了工作的李大姐很开心,“在家门口打工,每月能领到3000多元工资,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完成房屋搬迁和设施建设,只是做好了移民安置工作的上半篇文章。要真正让群众安居乐业,找到获得感和幸福感,建好“民生工程”的同时,还要建好“民心工程”。基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从完善设施,到发展产业,再到培育乡风,一步步真抓实干,乡村全面振兴的幸福图景便会徐徐铺展。
(作者为江西省贵溪市委宣传部干部)
栏目投稿邮箱:rmrbzzb@peopledaily.cn
叶 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