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列强在华租界数量揭秘,中国政府收回之路

外国列强在华租界数量揭秘,中国政府收回之路"/

外国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是列强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和分割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关于外国租界的情况以及它们是如何被中国政府收回的:
### 租界数量和分布
1. "上海":有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俄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等国的租界。 2. "天津":有英、法、意、德、日、奥、比等国的租界。 3. "广州":有英、法、德、日等国的租界。 4. "汉口":有英、法、德、日等国的租界。 5. "其他城市":如厦门、重庆、哈尔滨等城市也有租界。
### 租界收回的过程
租界的收回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民族主义觉醒":19世纪末,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中国人开始对租界进行抗议和抵制。 2. "法律斗争":1925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开始对租界进行法律上的挑战,包括修订相关法律、设立特别法庭等。 3. "外交谈判":中国政府与各国进行了多轮谈判,要求收回租界。 4. "武力收回":在1930年代,日本占领了上海的部分租界,中国军队随后接管了这些地区。 5. "

相关内容:

自行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租界。所谓的租界,就是一国在另一国的领土上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合法居住地(土地国有化)。在中国土地上的外国租界,都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获取的租借地,也可以说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国中之国”。

据统计,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上海英租界后,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为止。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租界国单一的专管租界,2块公共租界。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西方列强在中国各地的租界以及被收回的过程。

英国在华租界

英国在中国内地共获取了7块租界,分别是:

天津英租界:设立于1860年12月17日,由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北京条约》划定。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趁机进驻天津英租界。1942年2月18日,日本宣布将天津英租界“移交”给汪精卫政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民政府宣布正式收回天津英租界。

汉口英租界设立于1861年3月11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英国巴夏礼到达汉口与湖北布政使唐训划定。1926年到1924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期间,英国调遣军舰和水兵到长沙、岳州帮助吴佩孚抵抗北伐军;9月5日,英国军舰炮击万县县城,制造了千余家民房店铺被毁,死伤千人的万县惨案;1927年1月3日又制造了汉口“一三”惨案,掀起了中国人民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国民政府在共产党的支持协助下,成功收回收回九江英租界

国民政府北伐军收复汉口英租界 图片来自网络

广州英租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两国占领广州后,选择十三行附近的珠江中的小沙洲,人工填筑成沙面岛,并且按照出资比例,将其西部4/5划为广州英租界,之后1861年正式划定租界范围。1942年,日本将对英国宣战后占领的沙面英租界交给亲日的汪精卫政权。1943年,法国维希政权退出法租界,交给汪精卫政权。同年,坚持抗日的重庆国民政府另行与英国订约收回英租界。二战结束后,新成立的法国戴高乐政府正式宣布将沙面法租界交还中华民国。

九江英租界:1861年3月25日,江西布政使张集馨与英国参赞巴夏礼订立约章《九江租地约》,开辟了九江英租界。1927年3月15日,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各界群众的坚决斗争下,被侵占长达66年之久的九江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管理。

九江英租界 图片来自网络

厦门英租界:1842年,由英国胁迫清廷签订的《南京条约》划定,后逐渐扩占。1930年,在全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声浪中,英国政府指示其驻厦领事卓乃斯同意无条件归还租界。经外交部接收专员陶履谦与英国领事洽谈后,同年9月18日正式收回英国租界。

镇江英租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设立,1927年3月北伐军抵镇后,丹徒县知事率警力接管租界 。1929年11月15日外交部特派员戴德抚与英方签署移交文书,补偿6.8万元收回全部界石。

上海英租界:从1845年11月开始设立,是近代中国史上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外国租界,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租界在上海设立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1941年12月,日军占领公共租界并在1943年将公共租界“交还”给汪伪政府。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正式收回。

日本在华租界:

日本在华共5处租界,分别是:

天津日租界:1898年8月29日,根据《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天津日本租界协议书及附属议定书》,划定日本租界,1903年1正式成立。1943年3月30日,日本将各地日租界交给汪精卫政府,但实际仍维持其原有体制,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中国政府才正式接管日租界。

汉口日租界:1898年开辟,逐渐由200亩扩到622亩。汉口租界的收回颇有一番波折:1937年8月,因抗战原因汉口的日侨全部撤离回国,汉口日租界由中国政府代管。1938年8月13日,淞沪会战一周年纪念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汉口日租界,改为汉口第四特别区。但好景不长,10月25日,日军攻陷武汉,又恢复了汉口日租界。1943年3月30日,日本将汉口日租界交还给汪精卫政府。1945年8月抗战胜利,汪伪政府垮台,日租界旧址由国民政府接收。

苏州日租界1897年3月5日中日签订《苏州日租界章程十四条》后设立,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从苏州“撤侨”,租界由中国政府代管。后苏州沦陷,日租界再次被恢复。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国民政府收回,结束了苏州日租界的历史。

天津日租界 图片来自网络

杭州日租界:1896年9月27日设立,1943年,日方才将租界归还给汪精卫政府,由于租界地处偏远,始终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大部分地区依旧是农田和坟墓的景象。1943年“交还”给汪精卫政府。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接收。

重庆日租界:1901年中日签订《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正式设立,占地约701亩,租期30年。对于租界的收回,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1931年租约期满,因日侨数量未达条约标准,经民众抵制及地方政府交涉,日军舰撤离并完成法律程序收回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重庆地方政府于7月30日正式接管。还有一种说法是1927年,川军将领叶良一就已经接管重庆日租界防务,恢复中国的行使主权。

法国在华租界

法国在华租界共有4处,分别是:

上海法租界:1849年4月6日设立,是法国在旧中国四个租界中面积最大、发展最好的一个租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抗战爆发后,法租界短暂地成为日占上海中的孤岛,并在1943年由当时的傀儡维希法国政权“移交”给傀儡汪精卫政权,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上海法租界小白宫 图片来自网络

天津法租界:1861年6月2日,法国政府和清政府签定《天津紫竹林法国租界地条款》,划定法国租界,面积为439亩,后扩展到2360亩。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6月5日,汪精卫政权同日“收回”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1945年天津法租界被国民政府正式收回。

汉口法租界1896年法国与清政府签订『汉口法租界租约』时设立,1938年10月武汉被日军占领,法国作为“中立国”,其租界成为沦陷区“孤岛”,成千上万的难民为躲避日军暴行,涌入法租界。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6月5日,汪精卫政权同日“收回”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1945年汉口法租界被国民政府正式收回。

广州法租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两国占领广州后,选择十三行附近的珠江中的小沙洲,人工填筑成沙面岛,并且按照出资比例,将其东部1/5划为广州法租界,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6月5日,汪精卫政权同日“收回”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1945年广州法租界被国民政府正式收回。

德国在华租界

德国在华共有两处租界,分别为:

天津德租界:德国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以“三国干涉还辽”之名,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后于天津设立的租界。1900年借八国联军侵华之机扩界,总面积增至4200余亩。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参加欧战协约国,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收回了汉口德租界、天津德租界。

汉口德租界设立于1895年10月,也是因为德国参与“三国干涉还辽”。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参加欧战协约国,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收回了汉口德租界、天津德租界。

原汉口的租界巡捕房 图片来自网络

沙俄在华租界

沙俄在华有3处租界:

哈尔滨俄租界哈尔滨的俄租界是在中东铁路修建到哈尔滨时建立的。日俄战争后,哈尔滨成了日本的范围。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进而发生内战,哈尔滨的俄租界由北洋政府收回。

天津俄租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俄国先强占,然后迫使清政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一月九日签订了《天津租界条款》,正式划定俄租界。租界共占地5971亩,面积超过当时的英租界,居天津各国租界之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天津俄租界继续由俄国临时政府的白俄领事控制。1924年8月6日,新成立的苏联政府正式还给北洋民国政府。

圣母帡幪堂 图片来自网络

汉口俄租界:1896年6月由沙俄通过《俄国汉口租界条款》设立,租界以茶叶贸易为核心,设有顺丰、阜昌等俄资砖茶厂及洋行,并形成娱乐商业区与高级住宅区,建有巴公房子、华俄道胜银行等俄式建筑。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装配炸弹时不慎爆炸,俄国巡捕发现起义计划,10日凌晨武昌起义爆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租界于1920年由中国代管,1924年《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签订后正式收回。

意大利在华租界

意大利在华租界有1处,为天津意租界,1902年6月7日,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与新任意大利驻华公使嗄里纳签订《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后设立。1945年,天津意租界被中华民国政府收回,现为天津意式风情街,是游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天津意租界梁启超饮冰室 图片来自网络

奥匈帝国在华租界

奥匈帝国在华租界有1处,为天津奥租界,1902年12月奥匈帝国通过《天津奥国租界章程合同》正式划定。1908年建成奥匈帝国领事馆作为行政中心。1917年中国对奥宣战后,北洋政府接管租界并改为第二特别区,1919年通过《圣日耳曼和约》正式收回。

比利时在华租界

比利时在华租界有一处,为天津比利时租界,1902年通过《天津比国租界合同》正式划定,总面积740亩。1927年1月,比利时驻华公使洛恩因租界赤字严重首次提出归还意向。1929年8月31日双方签订《交还天津比国租界协定》,规定:中国承担租界工部局债务9.3万两白银(含利息);比利时移交行政管理权及全部公有财产;现存外侨地产权转为永租权。1931年1月15日完成法律程序移交,同年3月正式更名为天津特别行政区第四区(简称特四区),结束了比利时在华29年的租界历史。

公共租界

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公共租界有 2处,前文提到的上海英美租界为一处,其中上海公共租界的日本区又称上海日租界,1932年和1937年两次淞沪战事中,日军将该区域作为进攻中国军队的基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由中国政府收回。另一处为鼓浪屿公共租界。1843年后,厦门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开辟为通商口岸,英国另在厦门本岛内港海岸获得了一块滩地兴建英租界。1902年1月10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挪联盟、日本等9国驻厦门领事与清朝福建省兴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鼓浪屿公共租界。1943年1月11日,美国和英国决定放弃在中国的特殊权利。1943年5月28日,汪精卫政权“收回”鼓浪屿公共租界。1945年,鼓浪屿公共租界被国民政府正式收回。

总结

除租界外,外国在中国的领土占领还有租借地、铁路附属地、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附属于租界的越界筑路区、租界预留地等形式。值得一提的是近代中国在外也有三处租界,均在朝鲜半岛,分别是仁川清租界、釜山清租界、元山清租界。都是在1882年由清政府与朝鲜王朝签订《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和《仁川华商租界章程》、《釜山华商租界章程》、《元山华商租界章程》后设立,用于通商贸易及驻军,并在租界行使行政权和警察权。甲午战争后,朝鲜将清租界收回。

虽然到了1945年,各国列强在中国的租界基本被收回,但租界内的外国公产一直由其保留。真正完全的取消租界和收回外国公产以及各种外国特权,要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发布于 2025-07-08 18:43
收藏
1
上一篇:从1845年11月29日上海租界建立到清末割让收回,历史时刻回顾 下一篇:1950年收回租界风云录,毛主席霸气下令,美国领事百般不愿,7天内搬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