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梦回碛口,毛泽东在临县的传奇岁月

连载·梦回碛口,毛泽东在临县的传奇岁月"/

《梦回碛口》
第一章:临县之行
1948年,深秋的临县,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来到了这个地处晋西北的边陲小县。临县,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如今却因战乱而显得有些萧条。
这一天,毛泽东同志在临县县委的陪同下,来到了碛口镇。碛口镇位于黄河岸边,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有着“小上海”的美誉。然而,战争让这里变得破败不堪。
毛泽东同志沿着黄河边的小路,一边走一边询问当地百姓的生活情况。他看到一些百姓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不禁心生感慨。
“这里的百姓生活太苦了,我们要尽快恢复生产,改善他们的生活。”毛泽东同志对陪同的同志说。
在碛口镇,毛泽东同志参观了当地的革命遗址,了解了这里的历史。他感慨地说:“碛口镇虽然地处偏僻,但却是革命的重要阵地。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参观结束后,毛泽东同志来到了碛口镇的居民家中,与百姓们亲切交谈。他关心地询问百姓的生活状况,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
“我们共产党人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你们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们。”毛泽东同志的话语充满了温暖。
在临县,毛泽东同志还听取了

相关内容:

寨则山

毛泽东东渡黄河

1947年9月以后,人民解放军已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到了转折关头,为了便于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消灭蒋介石反动集团及其军队,中共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

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经过新式整军后,遵照中央军委关于向南进攻转入外线作战的指示,于2月23日发起宜川战役,3月3日攻克宜川,为了迎接胜利的曙光,夺取全国的解放,党中央、毛泽东决定进行伟大的战略转移,把中央机关由陕北迁往华北,与中央工作委员会合并。3月9日下午,毛泽东召集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以及汪东兴、叶子龙等人一起讨论有关东渡黄河的问题,东渡时间暂定为3月下旬,由任弼时负责安排部署中央机关撤离的准备工作,由汪东兴负责组织东渡黄河的准备工作,要求严格保密,防止敌人侦察到党中央的动向,准备时间为10天。毛泽东从一年前的始终不肯离开陕北到今天的主动过河转移,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

3月10日,周恩来亲自召开了中央机关全体人员会议,作了形势发展和中央机关转移的动员报告。汪东兴带领一个警卫连对上至神木下至吴堡的沿河渡口进行了具体考察,最后选了三个渡口,呈报给中央,这三个渡口分别为:兴县黑峪口渡、临县克虎渡、临县碛口的高家塔渡。克虎渡水流平缓但河面太宽,难以快速通过;高家塔渡河床最窄但水流太急;黑峪口渡,无论河床水流都居其中。对此,周恩来出于对毛泽东的安全考虑,意见是首选黑峪口渡。毛泽东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工作是第一位的,按他的思路第一要亲自到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去看一看,第二在解放区凡是能够路过的县尽可能都到实地亲自搞些社会调查,为日后制定大政方针寻求依据。基于这些,毛泽东力排众议,决定选择了碛口的高家塔渡口。

1948年3月23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在黄河西岸吴堡县川口村河庙渡口登船,毛泽东乘1号船,周恩来、任弼时乘2号船,陆定一、胡乔木等领导同志乘3号船,其他工作人员分乘在别的十来只船上。当时,正值凌汛时期,黄河巨浪滚滚夹杂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着、冲撞着,发出一阵阵轰轰巨响,木船忽而冲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冰块擦着船舷发出揪心的砰击声,毛泽东望着黄河上游自言自语说:“我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船到河心时,一直处在兴致中的主席忽然想到了什么,他对叶子龙说:“怎么样,以陕北为背景,给我照一张相吧!”叶子龙说:“好,照一张。”他随手拿出照相机把镜头对准主席,按动了快门。主席笑着说:“好啊!把陕北的人民,陕北的山水照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纪念。”

船快靠岸时,毛泽东再次回望黄河长叹一声“遗憾”,主席的这声“遗憾”,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后来才弄明白:原来主席是遗憾未能畅游黄河。而这一遗憾也着实陪伴了主席一生。建国后,可以说毛泽东游遍了全国的江、海、湖、塘,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水他就要游,而且总是带着挑战的神情下水,带着征服者的骄傲上岸,但他从未用挑战的神情和征服者的骄傲去面对黄河。他多次视察黄河,一次次凝望黄河,每一次都是带着庄重谨慎的神情思考、估量、比较……,然后遗憾地离开,他一生一次也没有游黄河。

经过半个小时左右紧张的行船后,队伍终于在临县高家塔的下里滩靠岸。毛泽东一一和高树桐等船工握手告别。渡河时,周恩来乘坐的2号船先行一步,走在最前面为主席乘的船开道,当毛泽东登岸时,任弼时等中央首长与前来迎接的慕丰韵科长及地方干部亲切握手问候,毛泽东特别嘱咐地方干部们要关心船工们的生活,并当即批给高树桐等船工360斤边区粮票。

因渡河时,主席的坐骑大青马落水,所以他就和周恩来、任弼时等迈开脚步向碛口古镇走去。直到老青马被救上岸后,脚不停蹄地赶到主席跟前,主席才跨上老青马和其他首长一同沿着岸边古道,走进碛口五里商街,傍晚时分到达了碛口镇寨则山村,住进了寨则山工读学校(曾是碛口一带大地主陈懋勇的庄院),毛泽东派人与村长兼党支部书记陈斌、老农会会员张茂福进行座谈,就1947年临县地区受灾情况、群众生活、当地土地改革和整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晚宿于此。

毛泽东在寨则山

寨则山村,坐东向西,依山傍河,与碛口古镇仅一河之隔,它不仅是百里湫川南端孔道的“瓶颈”,而且在碛口未兴起前一直是碛口地区最早的商贸集镇,所以历来为兵家之扼要。而陈懋勇庄院建筑坚固,全宅共有窑洞、房子50余间,另有马棚一处,四周围墙全部为石砌构筑,易于防守。毛泽东与当地干部代表座谈后,又挑起夜灯看起报纸和有关资料,直到天快亮时,主席住的那孔窑洞的油灯才熄了。

出于安全考虑,主席到寨则山村的消息是绝对保密的。因此,当主席到达寨则山时,人们还不知道,全村人显得很平静。但会见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后,消息不胫而走,24日一大早,全村人不约而同来到了主席下榻地进出村的必经之路——打谷场,都想亲睹主席音容。

中午时分,周恩来来到院里,见到主席的警卫闫长林,问主席起床没有,闫说:“他一直到天亮才睡可能很累了,还没起床。”周嘱咐道:“先别叫醒他,让他多休息一会,你们告诉机关领队的,他们可按时出发。”当主席起床后,一看太阳已偏西,就严肃地批评闫长林:“告诉你12点叫我起床,你为什么不叫?”闫长林忙解释说:“周副主席已安排好,留下的人什么时候出发都可以。”

村民陈来大彻夜未眠,编了几首秧歌,要为主席歌唱,村支书与周恩来交涉,被周阻拦。但打谷场上,苦等了半天的人们仍然保持着极高的兴致,他们尽管相互议论着,眼睛却都在盯着“三进院”的大门。忽然,随着警卫人员的出现,毛泽东终于来到了大门口,等待的人群为之一振,顿时一片欢呼雀跃。只见敬爱的领袖身穿一套褪了色的灰布旧棉衣,头戴一顶带耳的棉帽,脚穿棉布鞋,手持一根柳木棍,走向人群,向群众招手致意。群众高涨的情绪和真挚的感情感动了主席。他停下来微笑着用厚重的湘音说:“谢谢乡亲们,还是让我女儿给大家唱一个吧!”只有十几岁的李纳在父亲的许诺下,站在场院边碾盘上唱起了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随后欢送的人群噙着热泪,簇拥着敬爱的主席,依依不舍地送到村外,一直目送着伟人的背影渐渐离去。

离开寨则山村,毛泽东一行沿湫水河向东行进,望着解放区平静的水、祥和的山,想着主席将要奔赴华北指挥解放全中国的大决战,叶子龙动情地说:“今天我们又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主席戏谑地说:“不止一步吧!你数数走了好几步了。”接着主席话题一转说:“今天应当多走路,少骑马,这是走路的好机会,以后这样的机会不多了。”大家一下子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主席继续说:“今天是最后一次徒步行军了,从明天开始,咱们就要乘汽车了。”从寨则山到双塔村毛泽东等人有马不骑,步行着一路观赏湫川风光、相互谈笑风生,尽享着和平环境下的舒心氛围,还视察了林家坪西北军工烈士塔。天快黑时,毛泽东一行与前来迎接的杨尚昆等中央后委留守人员会面了(叶剑英在此之前已前往西柏坡)。在杨尚昆的陪同下,当晚住进了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双塔村。

毛泽东在三交镇

临县的三交镇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的中央后方委员会所在地,中央土改工作队也在这一带住着,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大多数也转移到这里。那时党中央只有一个电台,而中央后委却有几十部电台,中央同各地的联系一般都通过后委,所以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枢纽机关,同时它又负责对陕北前方的供应工作。中央后委的工作是由叶剑英主持的,他已率领部分队伍先期前往西柏坡了,此刻迎接毛主席一行的是杨尚昆。晚饭后,杨尚昆陪同毛主席一行在双塔村转了一圈,看了中央后委机关驻地。之后,大家一起来到毛主席住的窑洞,研究讨论行军路线等问题,最后商定:

1、在双塔村休整一天;

2、次日下午召开一次有关部门和当地县、区政府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

3、确定下一步中央机关的行动路线,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改乘汽车前进,同陕北过来的前委机关和警卫团一部分人员走一路;前委和后委其他人员则由杨尚昆率领步行前往西柏坡(是年6月离开双塔)。并商定毛主席一行在晋绥军区住几天,听一听他们的汇报和意见,在沿途各县停一停,了解一下当地的工作情况,然后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与刘少奇、朱德领导的中央工委汇合。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又在住地亲切接见了临县方面的负责同志。

3月25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召集中央土改工作团负责人康乃尔和三交区委书记任泽、区长刘仲成进行了座谈,听取了汇报,给与会人员每人发了一本《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的小册子,教育大家要继续贯彻十二月会议精神,搞好土改工作,坚决纠正土改中“左”的偏向,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作出新贡献。座谈会结束时,毛泽东和周恩来又十分关切地询问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安排和生活状况,无限深情地说:“晋绥老区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出过力,有过贡献的,现在老区人民遭了灾,其他地方少用些,机关节省些,一定要把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安排好。”最后还再三嘱咐大家,一定要组织好生产自救,安排好群众生活。

3月25日下午,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有中央前委和后委机关全体人员参加的动员大会。周恩来作了行军的动员讲话,他说道:“这次我们离开晋西北到河北平山县去,到了那里,中央机关就汇合了,彻底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日子就不远了!”任弼时也讲了话,与会同志热烈鼓掌,要听毛泽东讲话,毛泽东大手一挥,像发表宣言似的大声朝大家说:“同志们,行军是艰苦的,可前途是光明的!”会场里又是一阵长时间的鼓掌声。这时不知什么人在队伍里大声说了一句:“一年多没有听毛主席讲话了,请主席多讲几句。”话音一落,又是一阵激烈的鼓掌声。毛主席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他充满激情地说:“咱们都是转战陕北的战友啊!大家同甘苦共患难一年多,你们帮助我们做了许多事情,这要好好谢谢你们。你们记得吗?那次十几天的急行军,走了几百里、上千里的路程,打了沙家店,我们翻过了山坳,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将陕北战争中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现在要到河北去,还是要翻山越岭,还要经过最高山脉,路上还有敌人,虽然我们有部队掩护,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但我们仍要提高警惕,不能粗心大意。到河北平山县一带,那里条件要好些,对指导全国有利,所以我说,行军是艰苦的,可前途是光明的。翻过太行山这个最高山坳,我们也将是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以后就越来越好了,全国的胜利很快就要到来,同志们,努力吧!”

散会后,毛泽东叫他身边的警卫班长张瑞歧引路,去看望了他的马夫侯登科,老侯和主席感情很深,在陕北艰苦的转战中,为了主席的健康和安全,不辞劳苦,把三匹牲口喂得膘肥体壮,尤其是那匹老青马,调教得更是懂人性,主席握住老侯的手,亲切地说:“老侯同志,谢谢你。咱们在陕北转战一年多,都是你喂马给我骑,今天我要坐汽车了,你要随机关一起行军,走路不方便,你年纪大了,就骑上这匹老青马吧!”老侯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泪水,不知用什么话来深深感谢毛主席对自己的关怀。

3月26日10时左右,双塔村沸腾了,欢送的人群兴奋地守候在村街两旁,毛泽东乘坐一辆从战场上缴获的美制吉普(叶剑英送给主席的),周恩来、任弼时各乘一辆中吉普车,电台和警卫人员分别乘卡车,离开了双塔村。后经兴县、岢岚、五寨、神池、雁门关、代县、五台山、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于5月26日,到达中共中央工委所在地西柏坡,开始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发布于 2025-07-08 10:46
收藏
1
上一篇:山西吕梁碛口古镇,繁盛百年,揭秘为何今日萧条之谜 下一篇:美团网足疗按摩店涉嫌涉黄,惊曝“胸推”服务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