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新长征,再出发。这几天,我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进入四川,继续寻访中央红军那些艰难而重要的记忆。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川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夹击和围追堵截,红军力克天险、勇斗敌军,在安顺场成功强渡大渡河,随后兵分两路沿大渡河夹河而上,夺取上游泸定桥,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通路。而大渡河是岷江最大支流,两岸崇山峻岭、险滩密布,俗称天险,战役的难度可想而知。
今天,主持人潘涛与直播团队来到大渡河边,一起回顾和探访当年的这场艰难战役。
视频加载中...
潘涛:我现在就在四川省石棉县的安顺场渡口,我的身后就是急流汹涌的大渡河, 84年前,红军长征就在这里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打开战略通道的生死之战并夺取了胜利。而我身旁矗立的这座石碑——“红军渡”正是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战略转移为后人所建。那时,10万国民党军分几路夹击红军,迫使红军向大渡河靠近;他们搜集并销毁渡船,计划凭借大渡河这道天险将红军消灭于大渡河之南。所以能不能通过大渡河一道坎,成为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先遣队红一团首先赶到大渡河南岸,歼灭守敌两个连,缴获一只宝贵的渡船,控制了渡口。

据当地人介绍,大渡河有两“度”,一个是宽度,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之际,河面宽约300米,大家现在看到河对岸到我所站的位置大约为 150米,也就是河面宽度是现在的两倍;另一度就是难度,河岸山势险峻,河水湍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艘船就是一比一复刻的当年红军渡船,由于两岸悬崖峭壁不易停靠,因此就需要把船头做成这样的月牙形,以便于船工靠岸停泊,大家把这样船头的渡船称为翘首船。

老船工帅仕高的孙子帅飞:敌人碉堡里不断火力攻击,水流急,小船摇摇晃晃,走到一半的时候卡在河中间的礁石上。怎么办,如果是不及时把这个船从卡的高地推出去,那就会成敌人的活靶。当时我爷爷就说,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跳上那个石头,用那个手往外推,一个用肩往外,把船从那个尖石堡从危险区域弄开。当时敌人扔出了手榴弹,红军战士一点不怕,告诉大家没拉引线,然后把手榴弹拉了引线扔向敌人,特别勇敢。
八十多年前红军在77位船工的帮助下,克服天险,勇斗敌军,强渡大渡河的这段英勇历史现如今在这里也一直被后人所铭记,包括红军渡这个渡口,复刻的当年的渡船都成了石棉当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基地的重要红色资源,截至目前,共有129期,近6000人到这里参加初心体验教育。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副馆长付婷婷:前有敌军堵截,后有追兵,在情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抵达安顺场后,在当地的居民楼里听取了刘伯承和聂荣臻的战情分析报告。前期先在河边找到一艘木船,后来又在河底打捞一艘进行了修复,又在下游找到一只,所以当年一共3艘木船。但是要把3万多的红军战士全部运往对岸,即使人歇船不歇也需要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而此刻的追军已经到了西昌一带,离安顺场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所以在军情紧急之下,中革军委决定,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夹河而上,夺取上游的泸定桥。最终从安顺场渡过河的是红一师和干部团的7800人。

“信仰坚定就是力量,团结同心就是希望,激流勇进就是胜利”这是今天石棉的共产党人根据红军强渡大渡河提炼出的“勇士精神”,它激励石棉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时代长征路上不忘初心,同时也激励着所有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