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说法,涉及农历中的“闰六月”(即一年之内出现两个六月的现象,也就是常说的“双六月”)以及民间流传的习俗与禁忌。
一、什么是“双六月”?
农历计算采用“十九年七闰”,有时为了使农历跟回归年对齐,就会出现某一年多一个闰月。如果恰逢闰月是六月(即有两个农历六月),这就是“双六月”。2025年正好就是出现“闰六月”的年份。

二、“前不赶路、后要披红”怎么理解?
这是民间的一种习俗谚语,通常出现在“双六月”或者“闰月”年份。《前不赶路,后要披红》具体意思如下:
“前不赶路”
解释:在第一个(正)六月,也叫“前六月”,“不宜赶路”——意思是早在前一个六月期间,不适合远行、婚嫁、办大事,主张以静制动,防止意外风险。
原因:老一辈人认为闰月年份中的第一个六月阴气稍重、运势不稳,提前做大事不吉利。

“后要披红”
解释:“后”指的是闰月,就是第二个六月,也叫“后六月”。“披红”是民间对办喜事(如结婚、搬家等)的俗称(因喜事用大红色装饰)。
意思:闰月的“后六月”适合举办婚庆、搬迁、开业等喜庆活动,可以红红火火、有利吉祥。
原因:这一月阳气上升,运势较稳,是顺应天时地利的吉期,因此老百姓认为大吉。

三、这种说法的来源及风俗成因
1. 天干地支观念:中国传统农历讲究天人合一,配合气候、节令,认为闰月是“天赐多福”的月份,但又因上下半年气运不同,前后有别。
2. 避凶趋吉心理:月份过多则有余,人们更倾向于在闰月或“多出来的那个月”进行重大事项安排,希望能够借用天地间多出的吉气,趋利避害。
3. 办喜事选择时机:“闰月闰六月,喜事扎堆办”,象征日子过得“加倍”、好运“双份”,故大事都集中于闰月后六月进行。

四、现实意义与建议
现在,很多地方依旧保留着这样的习俗,老一辈如果家中遇有婚丧喜庆等大事,确实较为注重“双六月”的时间选择。
年轻人可以尊重长辈的传统,但也不用过度迷信。合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计划安排即可。
如果家里有大事,根据地方传统适当参考择期,也是对老祖宗智慧的一种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