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风情,一个热爱色彩的民族,美食同样出彩纷呈

壮族风情,一个热爱色彩的民族,美食同样出彩纷呈"/

壮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邻近的省份。壮族人民以其对色彩的热爱而著称,这种热爱不仅体现在服饰上,也渗透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美食。
壮族的美食色彩鲜艳,不仅视觉上赏心悦目,而且味道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壮族美食:
1. "壮粽":粽子是壮族的传统食品,与汉族的粽子不同,壮粽的馅料通常包括猪肉、腊肉、花生、豆沙等,形状多样,色彩丰富。
2. "糯米饭":壮族人喜欢吃糯米,将糯米和各种食材(如肉类、蔬菜等)混合在一起蒸煮,制成五彩斑斓的糯米饭。
3. "酸汤鱼":这是一种酸辣口味的鱼汤,通常以新鲜的鱼为主料,加入西红柿、酸菜等,酸辣开胃。
4. "螺蛳粉":虽然螺蛳粉起源于广西柳州,但壮族人也特别喜爱这种米粉,它以其鲜美的汤底和丰富的配料而闻名。
5. "五色糯米饭":在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人们会制作五色糯米饭,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糯米制作,象征着五谷丰登和五谷成熟。
6. "酸肉":这是一种经过发酵的肉类食品,味道独特,是壮族人喜爱的腌制食品之一。
7. "八宝饭":

相关内容:

壮族,是一个热爱色彩的民族。


绚丽的壮锦、华美的绣球……壮族人民于生活中的色彩运用,编织绘就壮乡浪漫的底色。而于食物,壮乡人民同样有着“出彩”的表达。


长期生活在大山中的壮乡人民,于山野丛林间寻获植物染料,配以本地糯米,制成红、黄、黑、紫、白五色饭,以斑斓五彩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一份色泽艳丽,散发植物芳香的五色糯米饭,是田间与山林的跨界合鸣,是稻作文明与原生自然的精彩碰撞。


它反映出壮族人民与山川共生的饮食智慧,亦表达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恩。


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又称乌饭、花米饭,因糯米饭一般呈黑、红、黄、紫、白5种颜色而得名。在广西壮乡,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2010年,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又是一年三月三 ,八桂香糯尽添彩

你听,

那是壮乡人民演奏的美食交响乐


视频加载中...


五色糯米饭作为壮乡人家的传统美食,是其民族代表性符号之一。


炊制五色糯米饭这一习俗在壮族地区沿袭久远,每逢三月三、清明,重要的祈福节庆,家家户户食五色饭,敬天地神。


▲准备蒸制的五色糯米饭。陈先怡 摄


选料、采摘、浸泡、染色、蒸制,制作五色糯米饭包含5个步骤,从准备到完成需要花上整整两天。


01 选料

红色染汁取自红蓝草,紫色染汁取自紫蓝藤,黄色染汁取自黄花或栀子果,黑色染汁取自新鲜枫叶。要保证五色糯米饭的地道口感,当地农户种植的糯米是首选。


▲图为染制红色糯米饭的红蓝草。陈先怡 摄


▲图为染制黄色糯米饭的栀子果。陈先怡 摄


▲过滤好的栀子果汁液。陈先怡 摄


02 采摘

天然的植物采摘回来,将其剁碎,捣烂,分别放入水中浸泡至少一夜,最后过滤出汁液。


03 浸泡

用已经出色的汁液浸泡糯米6个小时以上,确保糯米上色充分、均匀。


▲用植物汁液浸泡糯米。陈先怡 摄


04 染色

染色是制作五色糯米饭最关键的一步,植物需要泡多久,汁水与糯米的比例如何,每种颜色都有其对应的植物配比以及制作工艺。只有当材料与制作工艺得到完美匹配,五色糯米才能成色漂亮,光泽饱满。

▲正在沥水的糯米。陈先怡 摄


04 蒸制

待糯米的水分充分沥干后,将其分区域放置进木桶中,采用隔水蒸的方法进行蒸制。


▲沥干水分的五色糯米。陈先怡 摄

整个蒸煮持续四十多分钟,一颗颗圆润光滑的糯米粒,在柴火高温的蒸制下变软变黏变香。

掀开盖子,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晶莹透亮,5种色彩均匀分布,斑斓美观。取一筷子品尝,植物的清香与糯米的绵软交融,唇齿留香,令人回味。

▲刚出锅的五色糯米饭。摄影:胡兆双 制作:林宝利

采撷自然之色,浸染吉祥祝愿

这是壮乡独有的饮食符号

▲广西日报 蓝敏 韦若琳

每年三月三,我们壮族人,

用这碗五色糯米饭,敬亲友,迎远客。

发布于 2025-07-07 13:27
收藏
1
上一篇:探索人文地理,揭秘地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