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当下正步入 “最黑暗的一周”,这绝非危言耸听,也不是气象台的玩笑话,而是真实发生的天文现象。从现在起到下周二(6 月 25 日),南半球将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段,尤其是本周六(6 月 21 日)“冬至” 这天,太阳离我们最为遥远。

接下来,无论你身处悉尼、墨尔本,还是塔斯马尼亚,都能切实体会到 “清晨睁眼天色未明,下午 5 点夜幕又至” 的独特感受。气象网站更是直接提醒:这是全年光照最匮乏的一周,记得适度补钙,谨防情绪低落。
为何是 “最黑暗的一周”?究竟有多黑?
在天文学中,冬至是个精准的时间节点,此时太阳到达南回归线,距离南极最近、离赤道最远。这使得太阳每天在天空划过的弧线最短,地球南半球所获光照时间最少。

以几个城市为例,在霍巴特,冬至当日日照时间仅有 9 小时 1 分钟;墨尔本稍长,为 9 小时 32 分钟;即便日照相对 “充足” 的达尔文,也不过 11 小时 24 分钟。而且冬至前后三天日照时长同样极短,因此将这七天称作 “全年最黑的一周”,毫不夸张。
黑虽黑,冬至意义却非凡
别以为这只是日照时间的微小变动。几千年来,人类对 “冬至” 的关注近乎执着。从农业耕种到宗教仪式,从祭天祈福到航海导航,冬至在古人生活里是件 “天文大事”。
在英国,巨石阵正对着冬至日落方向;在中国,有 “冬至大如年” 的说法,北方人在这天吃饺子,南方人则煮汤圆。而在澳洲本土,也藏着鲜为人知的 “古代天文台”。
在墨尔本西部,就有比金字塔还古老的冬至 “观测站”!你或许听闻过巨石阵,但可能不知道,在维多利亚州西部,距离墨尔本约 45 公里处,原住民 Wathaurong 人早在一万一千年前,就用玄武岩堆砌出神秘结构 ——Wurdi Youang 石阵。它并非随意堆砌,而是经过精确排列,能够追踪太阳在冬至、夏至和春秋分时的落日位置。没错,比金字塔还早,比巨石阵还古老,澳洲原住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对太阳运行做出了惊人精确的标记,这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对现代天文学的有力呼应。

冬至之后会怎样?
好消息是,自 6 月 21 日冬至过后,每天的白天会逐渐变长,直至 12 月夏至时重新达到光照高峰。虽说初期变化微乎其微,但想到正从 “最黑暗” 迈向 “最明亮”,内心也会稍有慰藉。然而,别高兴得太早,气温并不会立刻回升,寒冬才刚刚拉开帷幕。墨尔本的凛冽寒风、悉尼的冰冷冬雨、霍巴特清晨的霜冻…… 都还在前方等待。
这一周该如何度过?
- 增加光照:即便人造灯光,也能改善情绪;
- 多晒太阳:哪怕只有短短几小时,也值得珍惜;
- 添衣保暖:出门多添衣物,别等到感冒才察觉冬天已至;
- 保持心情:更重要的是,在这黑暗的一周里,记得保持好心情。因为即便天再黑,光明也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