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合肥市区西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北,地处皖中平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县总面积1965平方公里,辖8个镇、3个乡,2018年总人口87.5万人。
肥西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肥西县境域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期,肥西县属吴国,后属越国,战国时期属楚国。秦统一六国后,肥西县属九江郡。西汉时期,设立合肥县,肥西县境域大部分属合肥县,少部分属汝南郡和新阳县。东汉时期,肥西县属合肥郡。三国时期,肥西县境域分属魏国和吴国,魏国设有合肥新城和合肥县,吴国设有汝南郡和新阳县。西晋时期,肥西县属汝南郡和合肥郡。东晋时期,肥西县属汝南郡和合肥郡。南北朝时期,肥西县属南朝宋的汝南郡和合肥郡,后属南朝齐的汝南郡和合肥郡,再属南朝梁的汝南郡和合肥郡。隋统一后,肥西县属庐州。唐宋时期,肥西县属庐州合肥县。元代,肥西县属庐州路合肥县。明清时期,肥西县属庐州府合肥县。
民国时期,肥西县曾先后属安徽省庐州府、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肥西县属安徽省合肥专区。1952年,肥西县属安徽省蚌端口专区。1965年,肥西县属安徽省巢湖专区。1983年,肥西县属安徽省巢湖市。2011年,肥西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肥西县地处江淮平原,地形地貌较为平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县内主要河流有淮河、淠河、派河、南淝河等,均属长江水系。肥西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灾害性天气较少。
肥西县物产丰富,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蔬菜、水果等。肥西县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粮油、蔬菜、林果、畜牧、水产五大主导产业。
近年来,肥西县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生态立县、创新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家电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精细化工、新材料等六大工业产业集群。
肥西县是安徽省的旅游强县,旅游资源丰富,有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三河古镇、徽园、肥西SSS旅游度假村等著名景点。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肥西县紫蓬山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园内植被丰富,景色优美,是安徽省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三河镇,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安徽省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之一。徽园位于肥西县徽园风景区,占地面积200亩,是安徽省最大的徽州文化主题公园。肥西SSS旅游度假村位于肥西县高刘镇,占地面积600亩,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村。
肥西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合宁高速公路、合安高速公路、合六高速公路、合肥绕城高速公路等均在肥西县设有出入口。合蚌高速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合福高速铁路等高速铁路穿越肥西县。合肥火车站、合肥南站等火车站距离肥西县较近。
在教育方面,肥西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00多所,其中包括肥西中学、肥西二中、肥西三中、肥西实验高中等完全中学,以及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等高等职业院校。
医疗方面,肥西县拥有肥西县人民医院、肥西县中医院、肥西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为全县人民提供医疗服务。
近年来,肥西县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