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十堰,从字面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座和水利息息相关的城市,从早年造福一方的拦水筑堰灌溉农田,到解决我国北方用水压力的“南水北调”起源地,被誉为北方的“大水井”。不仅如此,十堰还是中国卡车之都,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是汉江由陕西进入湖北省的第一站,水能资源丰沛,林木覆盖率高,毗邻神农架林区,呈一派山清水秀之色,境内还是道教圣地武当山的所在地,秦岭、大巴山云聚于此,共同构成了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带。
十堰市处在湖北省的西北端,是鄂豫陕渝的交汇地带,自古就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的美称,曾是秦楚之间反复交锋争夺的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朱元璋曾用一句话对这一地带有过形象描述“居国之中部,山大谷深,林密土肥,得之者可凭之觊觎天下”。如今境内呈“三横一纵”的交通网络,福银高速、呼北高速、十天高速、襄渝铁路、武西高铁等贯穿全境,同时还拥有汉江航道和武当山机场,使得十堰的交通区位更加立体丰富。

十堰的历史十分悠久,有旧石器时代文明出现,是我国早期文明的分布地之一,商周时境内陆续出现了庸、彭、微、绞、均等一众方国,终因受制地形和当时生产力的影响都相对弱小,到春秋早期逐渐被楚国兼并,成为楚国的上庸六县,战国时期在张仪计策和秦兵压境的作用下,纳入秦国。秦朝时分属汉中、南阳二郡,先后设立房陵、钖、武陵、上庸、长利、武当诸县,两汉时境内大部分属益州,魏晋时期出现了上庸郡、新城郡,后为南北朝拉锯地带,隋唐时陆续改设房州、均州、商州,明朝时因其相对偏安,受战火的影响极小,且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吸引了大量的荆襄移民,成化年间为了便于管理,将这一地区首度整合到了一起,设立郧阳府属湖广布政司,清朝时除均州属襄阳府外,其余均属郧阳府。
民国初年郧阳府被裁撤,解放后先是划属陕南专区,后改作两郧专区、郧阳专区,1952年并属襄阳专区,1965年复置郧阳地区,1969年十堰首度以市名出现,称十堰县级市隶属郧阳地区管辖,1973年十堰升格为省辖市,呈十堰市、郧阳地区并存,1994年地市合并改称十堰地级市。共下辖3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23680平方公里(全省第二),常住人口315.32万(全省第八),2023年GDP总量2359.03亿元(全省第七)。

茅箭区
十堰市府驻地,下辖4个街道、1个镇、2个乡,总面积5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46万,2023年GDP总量515.3亿元。茅箭区是中国最大的汽车车桥生产基地,位于十堰市中部、武当山西北麓,地势南高北低,多为山地丘陵河谷峡地交错之势,有四条南北走向的支流并行的奇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与张湾区、郧阳区、丹江口市、房县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襄渝铁路)公路(呼北高速、福银高速、209国道)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4C级)

茅箭之名是由茅箭堂村演化而来,因酷似一支茅草箭刺向河湾的地形而得名,1950年为茅箭乡,1958年划入十堰区,1969年属十堰县级市,1984年升格为茅箭区。
主要景点:伏龙山、桃花湖、十堰博物馆
张湾区
下辖4个街道、2个镇、2个乡及西城经开区,总面积6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19万,2023年GDP总量552.9亿元。张湾区居十堰市的地理中心,属秦岭、大巴山和武当山的交汇地带,地势起伏不定,堵河、神定河及其支流贯穿全境,黄龙滩水库坐落于此。与郧阳区、茅箭区、房县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襄渝铁路)公路(福银高速、十天高速、316国道)

张湾原属郧县,明成化年间形成村镇,咸丰年间设有黄龙镇,1948年置黄龙区,1969年属十堰市管辖,1980年设立张湾街道,1984年改设张湾区。
主要景点:东风汽车工业旅游区、四方山、黄龙滩、五仙庙
郧阳区
下辖16个镇、3个乡及沧浪山林场,总面积38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52万,2022年GDP总量236.16亿元。郧阳区位于十堰市北部、丹江西南侧,是丹江口水库的上游,汉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形,多为山地丘陵、河谷岗地地貌,森林覆盖率66.5%,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样。属鄂豫陕三省交汇地带,与丹江口市、茅箭区、张湾区、房县、竹山县、白河县(陕西安康市)、郧西县、商南县(陕西商洛市)、淅川县(河南南阳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襄渝铁路)公路(福银高速、十天高速、呼北高速、郧巫高速、209/242/316国道)

郧阳是恐龙的故乡、古人类的发祥地、楚文化的源头,秦朝时境内置有钖县属汉中郡,是郧关的所在地,西晋时析钖县置长利县,后改为陨乡县,南北朝时划属上州、丰州,隋朝时属南丰州、淅州,唐朝时属均州,元朝时改郧乡县为郧县,明成化年间为郧阳府府治并设有郧阳卫。1948年为陕南专区驻地(1949年移驻汉中),1950年划属郧阳专区,1952年并属襄阳专区,1965年复属郧阳专区,1994年并属十堰市,2014年改郧县为郧阳区。
主要景点: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大丰仓、南化塘烈士陵园、郧阳府学宫大成殿、安城古铜矿遗址
特产和民俗:郧阳乌鸡、郧阳天麻、郧阳木瓜、郧阳桑蚕茧、郧县米黄玉
丹江口市
十堰代管县级市,下辖4个街道、12个镇,另有5个管理区(旅游特区),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57万,2022年GDP总量365.18亿元。丹江口市位于十堰市的最东端、汉江中上游,武当山绵延于此,辖区中部为丹江口水库腹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盛产中药材,钛铁、钒储量居湖北省之首。属两省三市交汇地带,与房县、茅箭区、郧阳区、淅川县(河南南阳市)、老河口市(襄阳市)、谷城县(襄阳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襄渝铁路、汉十高铁、西武高铁)公路(福银高速、十淅高速、呼北高速、241/316国道)

丹江口在先秦时期称为均陵之地,秦朝时置武当县属南阳郡,两晋时增设有平阳县属始平郡,南梁时置均阳县,西魏时废平阳并入武当属丰州郡,隋文帝时改丰州为均州,唐朝时一度呈武当郡、均州反复更迭的局面,唐肃宗时并入均州,明初废武当县并入均州,明中后期成为散州划属襄阳府。民国初年改均州为均县,1949年属两郧专区(郧阳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58年开始修筑丹江口大坝,均州古城成为历史,1960年与光化县合并为丹江市,1962年复置均县,1983年成为县级市改称丹江口市属郧阳地区,1994年改由十堰市代管。
主要景点:丹江口环库公路、武当山、静乐宫、武当山南神道、太极峡、沧浪海、武当山峡谷漂流、南岩宫
特产和民俗:丹江口翘嘴鲌、武当道茶、金桩堰贡米、武当蜜桔、武当榔梅
郧西县
下辖9个镇、7个乡,总面积35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27万,2023年GDP总量124.17亿元。郧西县位于十堰市的西北端、汉江以北,三面为陕西省所环抱,秦岭山脉绵延于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溪流纵横,中药材种类多样,是中国马头山羊原产地、全国四大杜仲基地之一。属两省三市交汇地带,与郧阳区、白河县(陕西安康市)、旬阳市(陕西安康市)、镇安县(陕西商洛市)、山阳县(陕西商洛市)、商南县(陕西商洛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西武高铁)公路(福银高速、242国道)

郧西境内在先秦时期为上津要塞,南梁时置上津县,唐宋元时期属商州,明初并入郧县建有上津古城,成化年间析出始建郧西县,与上津县并存,清初合并为郧西县属郧阳府。
主要景点:黄龙洞遗址、五龙河、龙潭河、上津古镇、悬鼓观
特产和民俗:郧西马头山羊、郧西山葡萄、郧西杜仲
竹山县
下辖9个镇、8个乡,总面积35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61万,2024年GDP总量168亿元。竹山县位于十堰市中南部,辖区呈“L”型分布,大部分为山地河谷地貌,堵河及其种类贯穿全境,潘口水库、雷河水库坐落于此,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属鄂陕渝三省市交汇地带,与郧阳区、房县、神农架林区、巫溪县(重庆市)、竹溪县、旬阳市(陕西安康市)、白河县(陕西安康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公路(郧巫高速、麻安高速、242/346国道)

竹山县古称“上庸”,是古庸国的腹地,春秋时期纳入楚国始置上庸县,秦朝时属汉中郡,隋朝时呈竹山(房州治所)、上庸并存的局面同属房州,北宋初年合并为竹山县。
主要景点:三盛院、楚长城遗址、驴头峡、女娲山、九华山、黄州庙、武陵峡
特产和民俗:竹山绿松石、竹山肚倍
竹溪县
下辖11个镇、4个乡,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21万,2024年GDP总量119.68亿元。竹溪县位于十堰市西南部,属秦巴山区腹地,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堵河的中上游,森林覆盖率达76.8%,页岩板石储量居全国首位,石灰石储量亦相当丰富。属鄂陕渝三省市交汇地带,与竹山县、巫溪县(重庆市)、镇平县(陕西安康市)、平利县(陕西安康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公路(麻安高速、242/346国道)

竹溪县境内原是上庸属地,北宋之初并入竹山县,明成化年间为安置荆襄移民,于公元1476始置竹溪县,因竹溪河而得名。
主要景点:马鹿山、竹溪河水库、鄂坪龙王溪瀑布、十八里长峡、竹溪楠木寨
特产和民俗:竹溪魔芋、竹溪豆腐乳、梅子贡茶、竹溪黄连
房县
下辖12个镇、8个乡,总面积51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97万,2024年GDP总量184.1亿元。房县位于十堰市东南端,介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马栏河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地势西高东低,以高山丘陵、河谷平坝地貌为主,森林覆盖率84.6%,是湖北省重要的林业县,地热和矿泉资源丰富,草场面积更是居全省首位。属三市(林区)交汇地带,与竹山县、郧阳区、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谷城县(襄阳市)、保康县(襄阳市)、神农架林区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公路(麻安高速、209/346/645国道)

房县,古称房陵、房州,因其地形地势而得名,秦朝时始置房陵县,曹魏时为新城郡治,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唐初复称房陵县为房州州治,唐中宗李显曾被武则天贬谪于此,北宋时升房州为保康军,元朝时复称房州,房陵县并入房州,明初改房州为房县。
主要景点:西关老街、野人洞·野人谷、观音洞、花田酒溪、宝堂寺、红军烈士塔
特产和民俗:房县黑木耳、房县黄酒、房县白及、房县小花菇、房县北柴胡、房县冷水红米、房县绞股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