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暴雨地形地势影响解析及地理考题梳理

成都暴雨地形地势影响解析及地理考题梳理"/

成都暴雨及地形地势相关的地理知识及考题如下:
### 地理知识
1. "成都地理位置":成都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部,是四川省的省会。
2. "地形地势": -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中心,四周环山,地势较为平坦。 - 四周山脉包括:岷山、邛崃山、大雪山等,这些山脉对气候和降水有重要影响。
3. "气候特点": - 成都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多雨,尤其是暴雨。 - 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月和8月。
4. "暴雨原因": - 成都地区夏季多暴雨的原因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 - 地形因素:盆地地形容易形成降雨系统,四周山脉抬升空气,导致降水增加。 - 气候因素:夏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遇到山地抬升,形成降雨。 - 人类活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也可能导致暴雨增加。
### 考题示例
1. "选择题": - 成都市夏季暴雨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洋气旋的影响 B. 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 C. 高原冷高压的影响 D. 东亚季风的影响
2. "简答题": -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一、成都暴雨与地形地势的地理背景

1. 成都的地形特征

盆地地形: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四周为高原和山地(如龙门山、邛崃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平原为主:成都平原(川西平原)由岷江、沱江等河流冲积而成,地势平坦,海拔约500~700米。


2. 暴雨成因分析

季风气候影响: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暖湿气流和东亚季风影响,水汽充足,易形成强降水。

地形抬升效应:

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遇到“龙门山”等地形阻挡,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雨”(如2023年成都暴雨)。

盆地地形使水汽不易扩散,导致降水持续时间长。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化加剧局部对流,使暴雨强度增加。


3. 内涝与排水问题

地势低平:成都平原整体坡度小,排水速度较慢,暴雨后易积水。

河流水系影响:

-主要河流(如府河、南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若上游(如都江堰)来水猛增,下游(如成都市区)易发生漫灌。

-部分老城区排水系统老旧,加剧内涝风险。


二、相关地理考题**

1. 结合材料,分析成都暴雨易引发内涝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盆地地形,排水速度慢;

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人为原因:

城市化导致地面硬化,下渗减少;

排水系统建设滞后;

河道侵占影响行洪。


5. 从地形角度,解释成都夏季多夜雨的现象。

成都西靠青藏高原,白天地面受热快,气流上升,夜晚高原冷却快,冷空气沿坡下沉,与盆地暖湿气流交汇,形成“夜雨”。


三、知识拓展

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地形坡度实现自动分洪,减少成都平原水患。

海绵城市试点:成都部分区域采用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提高雨水渗透能力。


总结:成都暴雨及内涝问题与盆地地形、气候特征、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内容简略,仅供参考,相关知识来源于网络及小编仅剩无几的记忆,请联系自己的教师咨询并获取准确无误且充分的知识点,如有异议欢迎各位在评论区讨论。(简答题答案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且不完全,请与教师讨论并获取更全面的参考答案)

发布于 2025-07-04 05:42
收藏
1
上一篇:成都雨量领跑全国,揭秘原因与带来的深远影响 下一篇:成都,揭秘这座降雨量之最城市的极端天气背后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