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乏善可陈。
成语"乏善可陈"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善不可乏,恶不可长。词语的意思是好的事物不可缺乏,坏的事物不可滋长。后来这句话就被引申为"乏善可陈",形容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拿来称道。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在城濮大战,晋文公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采纳了部下"退避三舍"的计策,先避开了楚军的锋芒,然后趁着楚军疲惫之时发动攻击,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战后晋文公在总结战争的经验时说:"善不可乏,恶不可长",意思是说好的策略不可缺乏,坏的习惯不可滋长。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了"乏善可陈"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含有不太满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