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乏善可陈背后的历史传奇

成语故事,乏善可陈背后的历史传奇"/

成语“乏善可陈”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事情没有什么优点和值得称道的地方。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在邲(今河南省沁阳市)进行了一场大战。晋国军队在晋文公的领导下,英勇善战,最终大败楚军。然而,晋文公在战后并没有因为胜利而骄傲自满,而是对将领们说:“此次之战,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我们的将领们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才能和英勇,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这句话后来被后人引用,形成了成语“乏善可陈”,用来形容事物或人没有什么优点和值得称赞的地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取得了胜利,也要保持谦虚,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给予恰当的赞扬。

相关内容:

成语故事:乏善可陈。

成语"乏善可陈"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善不可乏,恶不可长。词语的意思是好的事物不可缺乏,坏的事物不可滋长。后来这句话就被引申为"乏善可陈",形容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拿来称道。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在城濮大战,晋文公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采纳了部下"退避三舍"的计策,先避开了楚军的锋芒,然后趁着楚军疲惫之时发动攻击,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战后晋文公在总结战争的经验时说:"善不可乏,恶不可长",意思是说好的策略不可缺乏,坏的习惯不可滋长。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了"乏善可陈"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含有不太满意的意思。

发布于 2025-07-04 02:42
收藏
1
上一篇:32.乏善可陈,揭秘无亮点生活的尴尬处境 下一篇:探寻中国文化魅力,揭秘成语“平淡无奇”背后的深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