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这个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土地广袤,资源丰富,按理说应该是个天堂般的存在。可现实却是,饥饿、贫困和不平等像影子一样笼罩着这片土地
“天堂太远,美国太近”,点出了巴西的尴尬处境:离发达国家的梦想太远,却又摆脱不了美国这个近邻的影响。

农业大国咋还饿肚子?
巴西是个农业超级大国,这话一点不夸张。它的大豆、咖啡、蔗糖产量全球数一数二,牛肉和鸡肉出口也赚得盆满钵满。
按理说,种这么多粮食,养这么多牲畜,巴西人应该顿顿吃得饱饱的。
可现实是,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2020年巴西有1900多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占全国人口的9%左右。疫情一来,这数字还蹭蹭往上涨。

2021年,巴西甚至重新登上了FAO的“全球饥饿地图”,这可是自2004年以来头一回。
更别提2022年的报道,有些家庭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甚至靠捡垃圾填肚子。
饥饿问题最严重的地方是东北部和城市贫民窟。东北部本来就干旱多,经济落后,贫困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
而城市贫民窟里,失业率高、收入低,很多人挤在破房子里,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巴西这地方,富人吃牛排,穷人啃骨头,差距大得让人咋舌。

巴西不是没粮食,而是粮食分不到需要的人手里。
农业生产主要面向出口,国内市场反而被忽略。大农场主忙着种大豆卖给中国、美国,留给本地人的粮食供应却跟不上。
更何况,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失业率飙升,把穷人的购买力压得死死的,买不起饭才是真问题。
历史上,巴西也不是没饿过肚子。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济动荡加上政策失误,饥饿问题就没消停过。

后来卢拉上台,搞了点社会福利,情况好转了一阵。
可这几年,疫情、政策反复、经济下滑,又把老问题翻出来了。说白了,巴西的饥饿不是天灾,是人祸。
1%的地主占了45%的地
要说巴西饥饿的根儿在哪儿,土地分配不公绝对跑不了。
巴西的土地问题,简直是教科书级的不平等。
数据显示,全国1%的地主控制着45%的耕地,而50%的小农户加起来才分到2.5%的地。这差距,拿放大镜看都觉得离谱。

巴西是葡萄牙殖民地的时候,殖民者就搞了个“土地赠予制”,把大片土地赏给贵族和富商,普通人根本没份儿。
独立以后,这格局没咋变,土地还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后来工业化、城市化一来,农村人口流失,剩下的人更没机会分到地。
20世纪60年代,巴西军政府喊着要搞土地改革,结果雷声大雨点小。地主势力太强,政治上又有靠山,改革根本推不动。

反而是政府给大农场主各种补贴、贷款,鼓励他们种出口作物,小农户连个影子都没捞着。到了今天,土地集中度还是高得吓人。
没地的农民种不了粮食,只能给大地主打工,工资低得可怜,连自己都养不活。很多农村家庭只能靠捡剩饭剩菜过日子,贫困和饥饿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
更别提那些被赶到城市的人,找不到工作就住贫民窟,日子过得更惨。
土地问题不解决,巴西的饥饿就没戏。地主们赚得盆满钵满,穷人却连块地都没有,靠种点菜糊口都成奢望。这不平等的结构,成了巴西甩不掉的包袱。

卢拉的政策
提卢拉·达席尔瓦是巴西政坛的大人物,当总统的时候,干了不少实事。他2022年又当选总统,算是带着老经验回来救火了。
卢拉最出名的政策是“家庭津贴”。给穷人发钱,但得有个条件——小孩得上学、得打疫苗。这招挺管用,2000年代后期,巴西的极端贫困人口掉了好几百万,饥饿问题也缓和了不少。
除了发钱,卢拉还试着搞土地改革,想把地从大农场主手里分一点给穷人。他成立了“土地改革与定居研究所”,专门干这个。
可惜,地主和保守派不干,国会里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改革没咋推进。土地还是那几个人说了算,小农户还是没份儿。

卢拉的政策有功也有过。功劳是真把一部分人拉出了饥饿线,给了穷人点喘息的机会。问题是,他没动到根本——土地和经济结构还是老样子。
他因为腐败案坐牢,政策也断了档。后来巴西右翼上台,福利被砍,饥饿又回来了。
2022年卢拉卷土重来,大家都盯着他,看他能不能再搞出点名堂。他上台后喊着要重启“家庭津贴”,还说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可现在巴西经济一团糟,通胀高、债务多,他手里能用的牌不多了。能不能干成,谁也不知道。

巴西跟印度的对比
巴西和印度,乍一看还真有点像。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土地多,农业占大头,可老百姓日子都不好过。
巴西的经济命脉是农业和资源出口,大豆、咖啡、铁矿石,卖得欢,可赚来的钱大多进了大农场主和跨国公司的口袋。
工业和服务业弱,制造业在全球没啥竞争力,经济结构单一,碰到国际市场波动就容易翻车。
印度虽然也有农业,但这几十年靠IT和服务外包混出了名堂。班加罗尔那地方,IT公司多得跟下饺子似的,服务业的GDP占比超50%,比巴西高出一大截。印度经济多元化做得比巴西好,抗风险能力也强点。

不过,印度也有自己的麻烦。农业人口占比还是很高,农村经济落后,靠天吃饭的地方不少。巴西至少在农业生产上效率高,印度这边连粮食产量都跟不上人口增长。
巴西和印度都有严重的不平等问题,巴西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常年在0.5以上,全球排名靠前。富人住豪宅开跑车,穷人挤贫民窟捡垃圾,社会撕裂得厉害。
印度也好不到哪儿去,种姓制度加上经济差距,低种姓和穷人翻身难上加难。印度的基尼系数比巴西稍低点,但贫困人口绝对数多得吓人,2021年全球饥饿指数排101,巴西好歹还在32位。

饥饿方面,印度比巴西更惨。印度有3亿多人吃不饱,营养不良的小孩比例全球最高。巴西虽然也有饥饿,但规模没这么夸张。可最近几年,巴西的饥饿有恶化趋势,跟印度越来越像了。
巴西是总统制,中央权力大,但政局乱得像电视剧。2016年总统被弹劾,2018年卢拉入狱,右翼上台又翻盘,折腾得没完。政治不稳,政策也没连贯性,经济和社会问题就更难解。
印度是联邦制,各邦有自己的地盘,中央管得没那么严。政治上虽然也有乱七八糟的事,但总体比巴西稳。印度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多少靠着政策延续性,巴西这边就差远了。

巴西夹在中美关系中间不好受
美国是巴西的大买家,农产品、矿产都往那儿送。可美国对巴西的态度,更多是“老大哥”式的管教。
贸易上,美国动不动就加关税,比如对巴西的钢铁和铝,弄得巴西出口吃瘪。经济上,美国通过IMF推新自由主义政策,逼巴西开放市场、削减福利,结果穷人更穷。
历史上,美国对拉美国家的影响就没断过。冷战时支持军政府,90年代推经济改革,巴西很多政策都有美国的影子。可这些政策,帮巴西富起来的不多,倒是让美国公司赚了不少。

中国这几年成了巴西的救命稻草。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了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大豆、铁矿石、石油,中国买得最多,还投了不少钱修铁路、建港口。
2022年,中巴贸易额破1500亿美元,对巴西经济是真金白银的支撑。
美国和中国在巴西掰手腕,巴西夹在中间最难受。

美国想拉巴西站队遏制中国,中国靠“一带一路”和金砖合作,拉拢巴西做伙伴。巴西既不想得罪美国这个近邻,又舍不得中国的钱。
这几年,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巴西只能两边哄着。选边站风险太大,不站又怕被边缘化。卢拉上台后喊着要独立自主,可现实是,巴西的经济命脉捏在中美手里,想跳出去没那么容易。
巴西资源多得让人眼红,可老百姓日子苦得让人心疼。饥饿、土地不公、地缘政治的夹缝,哪个都不好啃。

“天堂太远,美国太近”,巴西想过上好日子,得先解决自己的问题。
跟印度比,它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坑。
未来几年,巴西是往上爬,还是继续“印度化”,全看这届政府能不能玩出新花样。路不好走,但总得走下去。
参考资料
2025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中加速演进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