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觊觎公海矿产多年,美国为何急切推动公海资源开采?

记者观察,觊觎公海矿产多年,美国为何急切推动公海资源开采?"/

美国急于推动公海矿产开采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资源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对资源的巨大需求,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于矿产资源的依赖也在增加。公海矿产的开采将为美国提供新的资源来源,满足国内外的资源需求。
2. "能源转型":美国正在推进能源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可再生能源。在这个过程中,对某些关键金属的需求可能会增加,而公海矿产可能提供了这些金属的新来源。
3. "地缘政治战略":公海矿产的开采可能有助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增强其地缘政治影响力。通过控制这些资源,美国可以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从而在政治和军事上对其他国家施加更多影响。
4. "经济利益":公海矿产的开采有望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包括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出口和提升国家收入。
5. "技术优势":美国在海洋技术方面具有领先地位,推动公海矿产开采可以利用这些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美国在全球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领导地位。
6. "国际法变化":近年来,国际法对于公海资源的开采规则发生了变化。2016年,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的规则,允许各国企业参与公海矿产资源的开发。美国作为推动这一规则变化的国家之一,急于推动开采以实现

相关内容:

6月8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海洋日”。而就在今年4月,美国政府签署有关海底采矿的行政令,遭到国际社会批评。那么,美国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强推深海采矿?看似争夺矿产资源的表象背后,实则隐藏着其怎样的战略意图?

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争夺海底采矿话语权

央视记者 刘旭:要探寻美国对海底资源的争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我们就要把视线拉回20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深海采矿技术得到了初步发展,美国就开始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开发规则的制定,而其意图是扩大自身所得,争夺绝对话语权。不仅如此,20世纪80年代,美国颁布《深海底硬固体矿物资源法》,规定美国有权自由地对深海矿产资源进行商业开发和勘探。显而易见,这是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直接挑战,以国内法高于国际法,在国际统一制度之外实施“特权和例外”。

美强化关键矿产意识始于特朗普第一任期

央视记者 刘旭:时间推进到特朗普第一任期,美国则开始强化“关键矿产”这个意识了。自2017年开始,特朗普连续签署文件,对美国制造业、军工业的关键矿产供应链进行“脱钩式保护”。2020年和2021年,美国国会先后就关键矿产政策通过相关立法,定义了关键矿产的概念,并规定了制定关键矿产清单的标准。2022年,美国地质调查局还更新了“关键矿产清单”。

夺取关键矿产是美国的一笔“大生意”

央视记者 刘旭:据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估计,光是美国近海海底就含有超过10亿吨的多金属结核,其中富含铜、钴、镍、锌和锰。这些矿产是制造电脑芯片、电池等绿色高新技术产品必需的原材料。据彭博社报道,特朗普政府将“深海”视为获取稀土的关键途径。美国希望以此摆脱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并开辟新的出口机会。从数据上来,白宫认为深海采矿可以在10年内为美国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和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美国强推公海采矿暴露系统性资源围猎企图

央视记者 刘旭:当前美国政府再次推行“美国优先”原则,企图绕过国际法和国际监管,强推公海采矿,是又一次为一己私利而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表现。其实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宽,将美国近期一系列行为串联起来观察,就可以进一步梳理出特朗普政府更深层的目的。不管是施压乌克兰让渡矿产权益,以此控制欧洲关键资源节点;还是屡次炒作“购买”格陵兰岛,以获取其大量稀土储量及北极航道战略价值;更或是对加拿大频发“吞并”威胁,瞄准该国稀土资源及北美航运命脉,这些动作可以说表面上是对稀土、航运价值的争夺,实则是在夺取关键资源控制权、试图重构全球产业链,从而迫使各国屈从于美国的单极霸权。

美国海洋环境专家:美政府的行为“极其轻率且不负责任”

美国单方面开采公海矿产,在美国国内引发批评。6月5日,美国海洋环境专家约翰·贺斯瓦尔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贺斯瓦尔指出,美国政府此举“极其轻率且不负责任”。

央视记者 刘旭: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计划,加速在美国单方面非法划定的大陆架和不属于国家管辖范围的国际海底区域,从事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活动,您对此有何评价?

美国海洋环境专家 约翰·贺斯瓦尔:此举极其轻率且不负责任,在人类已给我们生存的环境、给地球带来诸多伤害的当下,我们可以选择不再增添新的祸患。深海不仅是海洋中,更是整个地球上最原始的生态环境。深海也是被认知最少的生态系统,我们对那里有些什么,对那里的物种关联、生态运作知之甚少,但我们知道的是,海洋是一个整体,海底开采不仅伤害底栖生物,肯定也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例如深潜的鲸类、金枪鱼,这关乎食品安全,更关乎气候变化。因为深海是碳汇,深海采矿将扰动封存的碳,这就像在公海进行一场失控的实验,后果不堪设想。风险还在于美国可能引发新一轮“海洋淘金热”,迫使各国跟风。深海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深海中的物种普遍寿命长且生长缓慢,遭到破坏后的恢复需要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

央视记者 刘旭:我们知道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指出,美国行政令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冲突的,您对此有何看法?

美国海洋环境专家 约翰·贺斯瓦尔:我认为这确实违反了国际法,即便有企业依据美国的行政令开展行动,也完全脱离国际框架。如果我是这类企业的投资者,我会非常担忧,他们的开采权如何维持?国际社会根本不会承认。这些矿物能在哪里加工?如何销售?特别是试图销往美国境外时,任何采取这种操作方式的企业都将面临严重限制和潜在诉讼。

央视记者 刘旭:我们将海洋视为人类共同遗产,关于海洋生态保护,您想向国际社会传递什么信息?

美国海洋环境专家 约翰·贺斯瓦尔:我们生活在“水星球”上,地球上大部分的面积都被海洋覆盖,忽略海洋健康就是忽略人类存续的根本。非法深海采矿是我们可以预先阻止的灾难,在开始前就守住防线,这是我们必须做的抉择。在这个世界海洋日,我坚信我们能向正确的方向迈进,保护海洋的未来,为了人类的生存,这些都建立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于 2025-07-03 13:13
收藏
1
上一篇:雁默观察,欧洲以夹子音称呼美国“爸比”,中国应把握这一互动中的发展机遇 下一篇:本周末可能上演?美国真的要直接下场?揭秘美帝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