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国,简称科威特。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部。西、北与伊拉克为邻,南与沙特阿拉伯接壤,隔波斯湾与伊朗相望。

面积:17818平方公里(包括阿拉伯半岛的东北角及其附近的布比延、费来凯等岛屿),水域面积56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0公里。
人口:482.4万(2023年9月),科威特籍人约占30%,其它为外籍人口,以印度人、埃及人、孟加拉国人为主。
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居民8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70%属逊尼派,30%为什叶派。
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首都:科威特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阿拉伯半岛东岸最重要的深水港,其为波斯湾沿岸许多中小港的转口港。
科威特全境为波状起伏的荒地,西南部为杜卜迪伯高平原,北部为山地,西部为莱亚哈丘陵,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其余为沙漠平原。地势呈西高东低。

科威特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漫长干燥,最高温达52℃,冬季短暂,最低气温可低至0℃以下。年降雨量仅108毫米。春夏季多见灾害性天气——沙尘暴。
科威特自然资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储量丰富,其中探明石油储量140亿吨,居世界第7位,天然气储量1.7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8位。位于科威特东南部的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科威特石油公司是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一。
石油是科威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支柱,财政收入90%以上来自石油,2023年原油日产量约241万桶。
公元7世纪,该地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1710年,萨巴赫家族迁移至此。
1756年,建立科威特酋长国。
1871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1939年,沦为英国保护国。
1961年6月19日,宣布独立。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并占领科威特全境,引发海湾战争。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收复科威特。
1991年2月28日,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基本完成。伊拉克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海湾战争结束。
依据1962年11月12日颁布的宪法,科威特是一个主权完整,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其教义是科威特立法的基础。埃米尔必须由第七任埃米尔穆巴拉克·萨巴赫后裔世袭。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一切法律以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均由埃米尔批准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