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整个南半球只有这么一个国家能把整个大陆揽进自己怀里!这种“独占”在全球范围说出来都很稀罕,面积76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千多万,六个州、两个地区,规整得让人觉得仿佛是某种拼图。其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对外贸易依赖矿产和农产品,标配的现代联邦制政治架构。绝大多数居民祖上都带了点英国色彩,地理书上那些塔斯马尼亚岛、珊瑚海小岛也都算它的家当——这些都不稀奇,真正让人琢磨的是,这么大的地盘还给新西兰留了个“插队”名额!

翻开澳大利亚宪法,那句话就摆在那儿:新西兰爱来就来,门永远开着。新西兰面积比澳大利亚小了大半截,仅27万平方公里,人也才500来万。两国都是英语为主,历史和英国藕断丝连。
可不管怎么说,这俩邻居,明明有机会早早成为“一家人”,为啥最终还是分了灶,各自过呢?这帐怎么算也透着点意思,不是?
如果往前捯饬,澳大利亚的历史并不复杂。人类文明很晚才在这个大陆上扎下根。大航海以前,澳洲大陆上的土著分布零散。没有统一国家,仅靠部落维持着采集、狩猎。18世纪末,库克船长记录了这片“新大陆”,后来英国人来,直接宣称整个大陆归国王所有。

1788年,第一批犯人兼移民在悉尼登陆。之后,势如破竹,陆续向内地渗透。土著大规模消亡,甚至人口锐减到几十万,很多部落只剩名字。英国殖民方式一成不变,征用土地,建起农场和矿区;城市像蘑菇一样新建,社会形态急速变化。原住民的家变成了新移民的“新世界”,这种历史错位,让澳大利亚一开始就埋下了“分离”种子。
新西兰起点略有不同。毛利人是这里的主人,他们曾是远洋勇士。库克来到新西兰后,英帝国对毛利人“商议”主权归属。1840年,《怀唐伊条约》签下,保障了毛利人一些权利,也宣告新西兰正式归属英国。可英国人忙不过来,新西兰初期由澳洲管,归新南威尔士。这种制度安排挺随意,像个“过渡区”。

不过没过几年,英国人移民数量多起来,本地毛利部落反抗激烈,新西兰开始有单独总督。英国不得不认真管理新西兰事务。原先的“划归澳大利亚”很快尘埃落定,没啥后续。毛利人与英国人时而斗争,时而妥协;新西兰逐渐成为一个“有名字”的岛屿。
这种早期历史决定了分家的惯性,比谈感情现实多了。即使语言、血统类似,身份认同完全不一样。很多新西兰人至今强调“毛利”和“欧洲后裔”的区别,而澳大利亚土著话语权极小,主导阶层大多就是英裔。哪怕历史细节驳杂,说到底就是——谁也没觉得必须是同一个国家!分开,反而自在。

地理上其实也不算太亲近。澳新之间隔着1600公里海面,就算后来有飞机,经济、人员和文化交流并不如你想象中密集。新西兰四面环海、土地山脉起伏,反观澳大利亚沙漠居多,人口分布全靠东部沿海。两个社会习惯在自然条件下自行衍化。
19世纪末,澳大利亚各地殖民地忙着拼联邦,想拉新西兰入伙。但新西兰根本没兴趣。有个老段子,新西兰当时议会讨论,每一个“加入澳大利亚”的提议都没人想多聊,直接否决。理由简单:地理距离远、土著群体很强大、和澳洲移民观念不一样。管别人叫邻居还成,真合家谁也不服谁!

早期跨海运输受限,新西兰捕鱼和农业成主业,经济体系和澳大利亚大分岔。当地英国移民后裔,很快发展出独立国家意识。这种土著参与国家治理的思维比澳大利亚先进不少。近年来,毛利语言和政策被纳入主流,强化独立身份。一提“合并”,新西兰民众普遍摇头,主权和文化是底线。
英联邦体系下,两国还保持“客气的亲密”,一战、二战并肩作战,却完全不会考虑“合国”。别看国旗都残留着米字图案,但新西兰2015年还闹过“换国旗”公投,尽管最终没变,但独立意识很强。英国退居“象征元首”,两国都大差不差。现在澳新经济紧密协作,其实也就是说,联合没什么必要,反倒把各自的利好做得更好。

当然,这期间两国还是少不了时不时“互怼”媒体。澳大利亚经常描绘自己经济腰板硬、资源丰富,新西兰则喜欢说生态保护、社会公平、原住民权益走在前面。彼此在文化、政策、体育乃至脱口秀节目上互黑。“袋鼠与奇异鸟”的互损几乎成了娱乐传统。
有时还真会有例外。疫情期间,澳新“泡泡政策”让两国边境短暂开放,旅游和商务交流火热。但就算经济上你来我往,身份和制度上还是滑不进一块。统计局数据来看,2020年新西兰对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约110亿新西兰元,占其全部出口近17%。虽然依赖挺大,但新西兰人始终认为自己是“独立脚步”的国家。
要说合并的实用价值,也许有人会琢磨,澳新如果变成一个超级大国,那人口规模也不过3千多万,跟日韩相比也没法排得进什么全球前十。而地广人稀,社会模式的融合、不协调、治理难题会比“联邦”旗帜本身更复杂。要是统一了,原住民、农牧业、甚至足球队谁能代表新国家?可能谁都抢着,谁都不让!
网上也有声音说,澳大利亚不是还给新西兰留着宪法“座位”吗?理论上这玩意一直有效。但宪法是一回事,现实愿不愿意才是关键。现在新西兰对自己的制度、文化和国际地位挺满意,没兴趣“依附”谁。澳大利亚则觉得,自己的联邦机制运转顺畅,不阻碍新西兰继续当好邻居也是一种智慧。
其实,澳新之间更像是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老友,一句玩笑,一场橄榄球赛,打完照旧各自回家。合作路径已经习惯了松散、灵活、分明的边界。联合建国?谁都没能说服谁,也没人觉得现在麻烦。
历史折腾这么久,制度、文化、地理、经济,各种巧合、冲突和边界早都把路堵得严严实实。偶尔有点“合并畅想”,不过是媒体找个话题热闹下,真要动起来多半没人领头。也许某天,两国突发奇想突然牵手,但眼下——大家都挺满意的。
这就是澳大利亚、新西兰这对“近了远,远了近”的兄弟,一个大陆一个岛国,几十年风雨捆绑,却始终相安无事。现实里想合家一起过,其实还不如各过各的日子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