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印度人都有着一种“迷之自信”,认为自己能在很多领域位居全球前列,甚至曾自诩“世界第四军事大国”。殊不知,这种有时候会让自己成为国际笑料。据环球网报道,印媒日前曝光一则关于印度海军的“大喜事”,万众期待的印度第一艘国产P15B型导弹驱逐舰“维萨卡帕特南”号终于交付使用了。印媒声称,该舰的交付证明了“印度拥有强大的国产武器化能力”。

“强大”二字有何而来?原因很简单,这艘军舰从下水到交付“仅仅”用了6年。6年,这个时间对于印度军工业来说或许已然是个很难得的成绩了,但在中国这里,6年能做什么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从2017年下水到2019年12月入列,用时约两年半;中国海军075型两栖攻击舰首舰从2018年开工到2021年 4月服役,用时也只有3年。也就是说,印度打造一艘驱逐舰的时间,足够中国建造两艘航母或两艘两栖攻击舰了,况且无论是航母还是两栖攻击舰,吨位是驱逐舰的好几倍……

实际上,印度军队在装备领域存在的问题,何止于军工技术和质量管控能力差,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过度依赖外国武器供应链,导致本土制造能力被严重弱化。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近日发布一份报告指出,印度严重依赖俄制武器装备,一旦俄方断货,那么印度军队就会陷入“无法作战”的困境。

该报告罗列了这样一份数据,2019年印度开出31亿美元的价格,要求俄罗斯军工企业转移生产线,在印度本土生产464辆T-90S坦克。印度海军唯一的现役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是从俄罗斯手中购买的二手航母改造的。印度海军14艘潜艇中,有8艘是俄式基洛级潜艇……显然,印度军工产业自身存在很大的技术短板,只有最大程度地依赖俄罗斯技术和装备,才能维持军队的运转。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国军队要击败印军其实并不难,甚至毋须过分依赖于军事手段,只要以政治或经济手段切断了印度的武器装备供应链,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翻翻印度军队的战史就能发现,其之所以能吞并锡金、压制巴基斯坦,所依靠的往往并非是战斗意志或本国的实力,而是在于军队规模和进口自外国的先进装备,这些才是印军真正的“优势”所在。而一旦其在战场上受挫,或是大量装备损毁,则很难再度组织起像样的攻势,甚至就此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也正因如此,不论印度政府和军方高层愿意与否,都只能继续依赖于来自俄、美、法等国的外贸型装备,以继续支撑军队的实战能力,即便这些军火卖家开出的价格往往高到离谱,新德里方面也只能“乖乖就范”。

“造不如买”,这早已是印度军队和军工业无比牢固的惯性思维。如今的莫迪政府虽有意改变这种情况,但却举步维艰,想要破除这种“陋习”,恐怕没有个一二十年的发展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