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年磨一剑,印度制造双航母,雄心勃勃欲控海霸权

二十余年磨一剑,印度制造双航母,雄心勃勃欲控海霸权"/

印度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印度制造”计划,旨在通过提升国内制造业水平和吸引外资,使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之一。在这个大背景下,印度海军也提出了加强海上力量的目标,其中“双航母”战略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的“双航母”战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建造两艘国产航母:印度计划在现有的一艘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的基础上,再建造两艘国产航母。这不仅能提升印度海军的战斗力,还能提高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2. 加强海上力量:印度希望通过“双航母”战略,实现以下目标: - 提升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海上控制力,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 增强印度与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拓展海上贸易通道; - 增强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南海问题、印度洋事务等方面。
然而,印度实现“双航母”战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资金问题:建造两艘国产航母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对印度的财政压力较大。
2. 技术难题:印度在航母建造和运营方面经验不足,需要引进外国技术或与外国合作。
3. 国际环境:印度与周边国家在领土争端、海上权益等方面存在矛盾,实现“双航母”战略可能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总之,印度通过“双航母”战略加强海上力量,

相关内容:

当地时间2021年8月4日,印度科钦,印度海军当日发表声明说,印度第一艘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当天在南部喀拉拉邦科钦海岸附近开始首次海上试验。 (人民视觉/图)

如今,在航母建造领域,印度正在努力证明自己“有声有色”。

2021年8月上旬,当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成功完成海试后,监督海试的一名印度海军中将阿尼尔·库尔玛·曹拉(A.K. Chawla)对印度媒体称,这是“国家的历史性时刻”,“经过5天的海上测试,我们带着极大的满足感返回科钦”。

在此之前,印度海军苦苦等待二十余年。久经拖延后,这艘航母才艰难开展出海测试。

虽然步履蹒跚、代价高昂,印度对航母的追求热度始终不减。印度总理莫迪与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先后盛赞,这是“印度制造”的绝佳范例。印度各大媒体也称其为印度国防工业“皇冠上的宝石”。

“作为海权和陆权复合型国家,印度精英认为,正是海权观念的丧失使印度曾经遭受磨难。”深圳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院、环孟加拉湾地区研究所所长戴永红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历史和现实驱使印度将印度洋与国家命运捆绑在一起。

“印度大国情结浓厚,在海洋领域也不甘落于人后,表现出规避风险和追求权力的双重冲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祥裕表示,随着印度首艘国产航母服役,印度将恢复到“双航母”服役的格局。

20年“磨一剑”

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的首艘国产航母(IAC-1)于2021年8月4日开始为期五天的海试,在一年后列装服役时,它将被称为“维克兰特号”。

“维克兰特号”是第一艘印度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航空母舰,它由印度海军设计理事会(DND)设计,并由印度科钦造船厂有限公司(CSL)建造。

“此次海试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维克兰特号”海试成功后,印度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上祝贺印度海军和航母制造商“科钦造船厂”。他称赞,这艘航母是“印度制造”计划的绝佳实例。

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也表示,建造国产航母是“印度制造”的“光辉榜样”。

回顾这艘航母的建造历程可见,这艘航母经历多次工期延误,风光无限的首航背后,二十余年光阴蹉跎。

“印度认为21世纪是一个海洋世纪,海洋是印度在全球范围内复兴的关键性驱动因素。”戴永红认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印度不仅在国家层面缺乏整体性的海洋战略规划,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对已有规划的执行也力不从心。”

早在1999年,印度议会就批准了“IAC计划”,同意印度建造一艘国产航母,该舰的设计、建造工作正式启动。

但直到十年后,这艘印度国产航母才开始铺设龙骨。

建设之初,工程人员遇到不少资金和技术上的难题。比如,印度海军设计理事会作为航母设计方,饱受人手短缺的困扰,致使科钦造船厂未能及时收到设计图纸。随后,专业焊工和其他海上技术人员也出现不足。因多次推迟交付期限,工程方也受到了印度媒体和议会国防委员会的严厉批评。

2004到2005年间,科钦造船厂决定放弃从俄罗斯采购建造航母所需的AB/A型钢材。为了填补这一缺口,印度国防与发展组织(DRDO)的防务冶金实验室与印度钢铁管理局联手,一同开发了三种不同厚度的钢材,以用于建造“维克兰特号”的船体结构和飞行甲板。

2011年底,“维克兰特号”首次被拖离船坞,但这只是一次被迫无奈的“试水”。原来,由于该舰占用船坞时间太过漫长,不得不临时将其拖离,好让船坞建造其他船只。2013年,完成75%舰体建造的“维克兰特号”第二次“下水”,原因同样是“腾位置”。

在最初设定的时间表中,“维克兰特号”本该在2013年进行海试,2014年正式服役。最终直到2015年5月,“维克兰特号”才开始舾装工作。

依照原计划,“维克兰特号”定于2020年3月中旬进行锚地试验,但由于施工延误,试验日期便被推迟至4月。后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印度暴发,印度海军又宣称,该试验不太可能在9月或10月之前进行。

2021年8月的海试成功后,印度海军参谋长卡拉姆比尔·辛格上将发出最新“豪言”:印度海军将在2022年年底之前,拥有一艘能全面投入使用的“维克兰特号”。

第9个自主建造航母的国家

印度国防部声称,“维克兰特号”拥有75%的国产率,比如23000吨钢材、2500公里电缆和150公里的专用管道。而印度媒体“The Wire”8月9日报道称,业内人士介绍,这艘航母在船体结构方面,达到了90%的印度国产率。但50%的推进系统设备和70%的作战武器仍依赖进口。

“维克兰特号”全长262米,宽62米,排水量预计达40000吨。包括舰体建筑在内,这头“钢铁巨兽”高59米,分为14层甲板。此外,它还有超过2300个舱室,可容纳约1700名船员。

在动力和续航里程方面,该舰配备了4台进口的通用电气LM-2500燃气轮机,总发电量达到80兆瓦,可提供12万匹马力的强劲动力。这意味着,航母可以达到28节航速(约合52公里/小时),作战半径可扩展至7500海里(13890公里)。

据印度海军消息,此次为期五天的出海试航,主要是对航母的船体、主推进、发电与配电系统(PGD)以及其他辅助设备进行测试。海试结果显示,航母的各项系统参数“令人满意”。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大型军用船只大多不是标准化产品,各种系统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到底能不能达到要求,需要在海试中得到验证。

“一般来说,只要军方认为问题可以得到修正,各国都不会向外界披露试航时暴露的问题,这在印度更是一种政治正确。”该人士表示。

“维克兰特号”的建成,标志着印度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中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和西班牙之后,世界上第9个能够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装配航空母舰的国家。

“祝贺印度加入有能力制造航母的国家俱乐部,我们期待‘维克兰特号’与戴高乐号航母联合开展双边演习。”2021年8月5日,法国驻印度大使伊曼纽尔·勒南(Emmanuel Lenain)向印度发出祝贺。鉴于法国阵风战斗机可能是未来印度新航母舰载机的备选项,这番祝贺也有了特殊含义。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印度显然清楚米格-29已经落后,如果让俄罗斯参与升级改造,费用也不会低。但采购新的机型,也同样存在坐地起价和受制于人的顾虑。

在航母打击群中,除了航母与舰载机外,驱逐舰、护卫舰等护航舰艇也至关重要。据美国《外交官》杂志8月4日报道,目前,有8艘驱逐舰和13艘护卫舰在印度海军服役,其中的“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和“希瓦里克级”护卫舰是印度海军的主力舰艇。

而且,印度海军还正在建造上述两类舰艇的升级版,比如维萨卡帕特南级驱逐舰(P-15B),以及尼尔吉里级护卫舰(P-17A)。他们中的一部分预计将会为新航母保驾护航。

“航母老牌玩家”

从历史来看,印度是亚洲的“航母老牌玩家”。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印度便拥有了第一艘航母。迄今为止,不算近期海试的“维克兰特号”在内,印度已经拥有过3艘航母。

印度第一艘航母的前身,是英国皇家海军航空母舰“赫丘利斯号”(大力神号)。它于1943年开始建造,1945年起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

二战后,印度急于提升自己的海军实力,凭借与宗主国英国的良好关系,印度在1957年买下了这艘航母,并在1961年完成了该舰的升级改造。随后,该舰被命名为“维克兰特号”(R11),并正式交付服役。

“维克兰特号”是亚洲第一艘航空母舰,印度也成为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该舰最骄人的成绩,莫过于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见证了孟加拉国的诞生。

1971年,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爆发独立革命,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决定支持孟加拉革命者,以达到肢解巴基斯坦的目的。

在战争中,四个蒸汽发动机中只有三个在运转的“维克兰特号”(R11),执行了对东巴基斯坦的海上封锁任务,以防止巴基斯坦军队从海上增援或撤离。

同时,该航母舰载机还不断出动,打击巴基斯坦的海军资产和港口设施。直到今天,这次作战行动仍被视为战后亚洲国家唯一一次“舰载机作战行动”。

1980年代中期,“维克兰特号”(R11)已垂垂老矣,印度海军期盼着下一艘航母的到来。印度找到的卖家还是英国,而标的物变成了在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勉强支撑局面的“竞技神号”。

“竞技神号”航母始建于1944年6月,满载排水量28000多吨,可搭载12架“鹞”式起降战斗机和7架直升机。1987年5月,印度以2500万英镑从英国手中购得此舰,在经过大修和改装后命名为“维拉特号”。

直至2017年退役,“维拉特号”在印度海军服役了整整30年,若算上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的27年,该舰竟服役长达57年,堪称全球服役时间最长的航母之一。

在1987年“维拉特号”航母服役,至1997年“维克兰特号”(R11)退役期间,印度首次进入为期十年的“双航母时代”,印度海军也意识到东西海岸各部署一艘航空母舰的重要性。

印度的第三艘航母,是如今仍在服役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这艘航母原是苏联第4艘“基辅级”航母戈尔什科夫元帅号,曾在俄罗斯北方舰队服役,在1995年最后一次远航后“实质性退役”。

1998年,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访印期间,俄印就该舰的收购交易达成谅解备忘录,且由俄罗斯对其进行改装。

2004年1月,两国经过长时间谈判后签署了购买合同,但后来随着改装成本大幅超出预期,俄印双方不得不重新进行谈判,最终在2009年12月就交付价格达成协议。

而协议所包含的成本,也从2004年的9.47亿美元,飙升至2010年协议修订后的29亿美元左右。

疯狂拉升的成本与多次工期延误,让“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大受指责,它也被贬损为“印度国防工业可悲的典型”。

视航母为“控海”核心

印度海军对航母的执著,源自于对海洋的战略抱负。

印度现代海权思想奠基人潘尼迦认为,“谁控制了印度洋,印度的自由就只能听命于谁”。尼赫鲁也曾说过,“我们承受不起在海洋领域变得脆弱。历史说明,谁控制了印度洋,印度的海上贸易,甚至印度的独立,就由其操纵了。”

戴永红表示,“印度海军提出了一种‘围栏式’战略,按距离将印度周边海域划分为完全控制区、中等控制区和软控制区,核心在于从近海和区域威慑转向远海进攻,重点发展具有相当威慑力的现代化工具”。

2020年印度“海军日”上,印度海军参谋长、海军上将卡拉姆比尔·辛格表示,印度海军不能停留于“被束缚的力量”。海军官员们认为,为了投射力量,印度必须能够在远洋冒险,而航空母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控海(Sea Control)是印度海军的核心概念,而航空母舰被视为控海的核心平台。”曾祥裕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印度认为,印度东西两侧临海,且难以兼顾,应各配备1艘航母。同时,考虑到必要的机动性及保养空当,需要拥有3艘航母,才能保障随时有2艘航母投入战斗。

“印度长期以来的计划是,建设3个航母打击群(Carrier Strike Group),组建两个航母特混舰队(Carrier Task Force)。不过这一目标一直未能成为现实。”曾祥裕说。

除了“维克兰特号”之外,近年来建造第二艘国产航母的声音也不时响起。

印度《经济时报》于2021年3月发布报道称,印度海军计划建造另一艘排水量达65000吨的国产航母。因为有了“维克兰特号”的建造经验,这艘航母的建造将会非常顺利。

据称,这艘航母将得到美国的技术援助,拟命名为INS Vishaal,乐观的话将于2030年投入使用。

曾祥裕认为,印度执著追求航母数量,反映出印度建设远洋海军的构想。此外,也印证了印度以控海为核心的作战战略。

从客观国力来说,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建设多年,耗资巨大,形成战力仍有待时日。第二艘国产航母面临技术大幅升级的挑战,维持现有技术水平则意义有限,技术大幅升级则难度大耗时长,实为进退两难。

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上将曾明确提出,反对投资建造另一艘国产航母。他建议,应该把印度的拉克沙威普岛、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开发为“永不沉没的”海军资产。

据了解,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位于孟加拉湾南部。这里犹如天然闸门,扼守通往印度洋的战略要道,世界著名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就坐落在群岛东边。

“从长远来看,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搞扩军备战,无异于在极限处施压,打造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更符合印度的长远利益。”戴永红认为,即便如此,印度依然欠缺开发能力,这就为美日等国在“印太四国机制”框架下的介入提供了条件。

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的服役,无疑将提升印度海军的作战能力,并为印度决策层提供更多的海军战略选项。

“在中印关系趋于冷淡、印度出现以海制陆思潮、美印合作升温的背景下,印度新航母服役,可能激励印度以在马六甲和南海周边水域演习的方式,增加对南海问题的介入。”曾祥裕说。

南方周末实习生 徐家宜 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发布于 2025-07-02 08:28
收藏
1
上一篇:西藏这些地方新建机场,选址揭秘,助力区域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6年成就一艘驱逐舰,印度炫耀有何颜面?中国同期可打造两艘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