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伊拉克人打交道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什么什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大概是“知乎”平台上的一个万用标题。今天闫瑾童鞋问我跟伊拉克人打交道有什么经验?他们不靠谱,不守信我怎么对付。那我试着套用知乎体,用我的经历和感受来表达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小小个人看法。
我从二零一三年九月中秋过后开始接触伊拉克人,公司最先雇用的两名司机——法莱赫与拉迪是我接触到的第一类伊拉克人。那时我处于完全的新手状态,对工作陌生,对语言更陌生。我不懂伊拉克方言,这两个人又是彻头彻尾的文盲,只会讲方言,于是就连我这个翻译与他们的沟通,最开始都显得相当吃力。我是这两个人认识的第一个中国人,他们俩倾尽全力的帮我,我也没把他们当雇员对待,而是作为朋友相处。尽管后来我们关系闹得很僵,但是在这最初的日子,我仍然无比感谢这两位伙伴。
后来我慢慢适应这里的环境,开始接触其他人,发现伊拉克当地人对他俩这样的人十分反感,法莱赫的哥哥是杀人犯,至今还在巴格达监狱服刑;两人都老大不小了,每天就知道喝酒。喝酒在阿拉伯国家普遍意义上是很严重的问题,伊拉克瓦希特省相对来说又是一个什叶派较为保守的地区,喝酒绝对是种大忌。(虽然三年后的今天,我才发现尽管严令禁酒,威士忌在地下偷偷的贩卖仍然十分流行,喝酒的人越来越多。)总之,两人在当地口碑极差,每个人都劝我远离这两个人。
一开始,我还向每个劝我离他俩远点儿的人解释,后来发现解释无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在一次清晨,我与满嘴酒气的二人吵了一架,二人愤怒离去。之后便是冷战,最后强行把他俩开除。两人在众人面前指着我,冲真主发誓要报复我。
后来,拉迪去参军去北部,战死沙场;法莱赫向我道歉,要收回严重的话,希望重新回到公司上班。我心已冷,无法接受。时至今日我也在想,他俩是不太正经,但最开始对我和公司确实是衷心和倾其所有的。也许他俩并不是彻头彻底的坏,就算是彻头彻底的坏,他们是否也曾想过通过——我这样一个外国人,一个外国公司——一群不了解他们从前坏的人,来把人生重新走一回?
我整理照片,发现他们站在泥水中光着脚推我们陷在泥沼中的汽车,车轮一转,泥巴啪啪地打在他俩,他俩随手一抹脸上的狼狈,冲我一乐。我拍下的就是这一瞬间,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心伤。
这是我最初接触的两个伊拉克人,处到这种程度,与他们有关,也与我当时的不成熟有很大关系,我当时语言关还没有过,脾气却不小,凡事一定要照着我的意思来。如果当时我能有现在的心境,是否故事是另外一个样子:拉迪不会被开除,就不会去参军,就不会战死,活着就有希望。
这两个人代表伊拉克最底层的一群人,他们无视宗教、讲究义气、彻夜饮酒,不像阿拉伯人,倒像是武林中人。
与他们地位相似却又绝然不同的是另外一群平凡的底层大众,就是菜市场上的那些人,他们没有文化,贫穷,但是老实,从来无所求,这其中也有一些爱在秤砣和价钱上做手脚的人,但我觉得无伤大雅,这是我最愿意接触的人,因为正是在最初的“买菜生涯”中,我的口语得到迅速锻炼,市场里吵嚷无比,他嚷他的,我嚷我的,我觉得畅快无比,也没人会看到我在这里的尴尬,我可以放心失态。
伊拉克大街上跑着许多皮卡,人们去市场买东西,随手买的东西就放在开放的车斗里,我最开始总好奇这样不会被偷吗?但事实是两年过去了,我们皮卡后斗里从来没丢过东西,大家穷是穷,但是没有偷的习惯。
随着我的成长和工作的需要,慢慢远离菜市场,开始接触一些建材供货商,这些人大多很富有,也比较有趣,大多都低调的离谱,一个我们可以欠一百万美元的供货商,仍然可以源源不断的给我们供货,作为这样一个百万或者千万人民币级的富豪,他们一般只开一个丰田皮卡,用两个诺基亚黑白屏手机。我也喜欢跟他们打交道,因为讨价还价确实是种乐趣,他们一般很会装穷,这时候一定不要听他的,大胆砍价,看他的反应,那种惊讶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惊讶,慢慢就能摸到他的底价是多少。
关于伊拉克基建材市场的价格,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脉去了解,才能得到一个对当时来讲比较靠谱的标准。比如水泥的价钱,受供求的影响,冬天雨季施工少,价格就便宜些,夏天旱季施工高峰期,价格就贵些;有些水泥从伊拉克北部来,安全原因经常会导致封路,那么路运和相应的价格就会受到影响;近期影响水泥最大的原因是伊拉克各部委的资金都显得捉襟见肘,各种投资项目的账单都被拖着。没有资金,有些公司就不得不停工,现在我们了解到众多项目因此而停工,因此水泥需求量暂停,而各个水泥场照常生产,于是供大于求,水泥卖不出去,价格大跌。
总之,与伊拉克供货商的交道,只要多方了解,持续掌握市场大概价格,就可以比较主动和轻松的跟他们谈。因为商人最懂得共赢,所以一般相处都会很融洽。但特别需要自己掌握好自己的良心底线,拿人手软,吃人嘴短,眼睛也会被蒙蔽。
近一年的工作中开始接触海关方面的事情,觉得在伊拉克海关各位爱财的“大神”面前,我显得太不成熟和稚嫩,我太不懂得这其中的规则,也没有所谓的人际关系网。所以在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只是通过工作中顶着头皮的硬碰,我还是有若干收获,一方面了解了这是一群不太好对付的人(当然如果不在乎钱,这是一群相当和蔼可亲的人);一方面知道了海关工作中各种具体事宜的流程。如今,我倾向于通过海关代理人来处理这些问题,一方面他们是伊拉克人,一方面他们常年在这一染缸里浸泡,对规则熟稔。而我要做的,就是要选对,把握好这个海关授权人,把他追踪好,事半功倍,海关的事儿就会处理的顺利。
不知道天下海关是否都是如此,有时间再研究研究也是挺有趣的。
上面把海关专门拎出来说了,其实伊拉克政府机关总体来说都是效率缓慢低下。每周五周六法定假日,周日到周四每天早上八点上班,上到下午两点,最迟三点就下班了,一个标准工作日就此结束,通常周四中午后就没有人在单位了。下大雨、天气太热、宗教领袖的忌日、宗教节日、反击战的胜利等等,政府官方脸谱网站都会及时准对此做出放假决定,员工们欢欣鼓舞。
这可苦了我们这些全年无休的公司,好不容易把周五周六盼过去,准备着周日递交材料办理,结果到了单位,发现是空空荡荡没人,正在诧异间,门口拿枪的门卫把华为手机掏出来,弹出来脸谱网站上的放假通知。
后来,我就在脸书上把各省的省委、省长办公室官方脸谱加为好友,因为放假都是这些人发布的。入乡随俗,跟伊拉克政府人员打交道要学会用脸谱网站,这对商务沟通人员很重要,一方面可以了解一些比如放假通知之类的信息,另外还可以了解一些人的爱好,那么在见面的时候,喝完茶,不能直接说正事,也不能总聊天气,就要说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话说的好了,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总体来说,与伊拉克人相处是不难的,其实比起与他们相处,让自己变得正确和成熟比他们是否好相处更为重要。反过来看我这两年,我周围的这些人其实都没变,成长的是我,慢慢懂得了怎么和他们打交道。
以不变应万变,这道理在哪里都通用。让自己在专业和综合素质上变得优秀,保持善良,积极向上,微笑应对,就会在伊拉克遇到同样的人,即使就目前来看,伊拉克人里这样的人才比较少,但也是有的。换句话说,你只有把自己提高到一定高度,才会看到和你在一个层次上的伊拉克小伙伴。
我现在这么说,是因为还没到那个高度吧。加油,继续努力。
套用知乎的结尾:“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