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备区、卫戍区、守备区详解,功能差异与级别划分

警备区、卫戍区、守备区详解,功能差异与级别划分"/

警备区、卫戍区和守备区是中国军事组织中的不同概念,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职能和级别。
1. "警备区": - "职能":主要负责城市或地区的治安保卫、战备执勤和动员工作。 - "级别":警备区通常设在大城市或重要城市,分为中央警备区和地方警备区。中央警备区直接隶属于中央军委,而地方警备区则隶属于省军区或军分区。
2. "卫戍区": - "职能":主要负责首都和特定大城市的军事警备任务,包括保卫国家领导人和重要设施的安全。 - "级别":卫戍区是中国军事组织中的最高级别,直接隶属于中央军委。目前,中国只有一个卫戍区,即北京卫戍区。
3. "守备区": - "职能":主要负责边防、海防和要塞的守备任务。 - "级别":守备区通常设立在边境地区或重要战略要地,隶属于省军区或军分区。
总结来说,卫戍区是中国军事组织中的最高级别,主要负责首都和特定大城市的军事警备任务;警备区主要负责城市或地区的治安保卫、战备执勤和动员工作;守备区主要负责边防、海防和要塞的守备任务。

相关内容:

说到以地域划分的军事单位,我们熟知的有以前的军区和现在的战区

但除开这些单位,有时候我们还会听到警备区、卫戍区、守备区这几个名词。那么这些单位都有什么区别?它们又分别是什么级别?

我国的卫戍区

首先是卫戍区。

所谓“戍”,从甲骨文的字型上来看,是一个持戈士兵的形象,所以这个字最早指代“持戈守卫”。后到秦汉时期,也就演变出了“驻守边疆”的意思。

“戍”的字型发展

而“卫”这个字,有“保护重要地区”的含义。所以“卫戍”两个字的含义有很明显的“武装驻守重要地区”的意思。

后来到辛亥革命时期,新的革命政府设立了专门保护中央政府的“卫戍司令部”。于是“卫戍”这个词也就有了“武装保护首都”的含义。

武汉卫戍司令部旧址

之后的民国政府成立了“卫戍总司令部”,而中共方面也成立过“瑞金卫戍司令部”。

“卫戍”这个词演变到现在,也就专指“武装保护首都”。

而“卫戍区”显而易见,就是将首都划进辖区的军事单位。

因为是保护首都的军事单位,所以“卫戍区”的级别很高,属于正军级单位。

其军政主官正常情况下级别和集团军军长相等,高配的话就是副大军区级。

当前中国唯一一个卫戍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但在新中国历史上,我国可不止这一个卫戍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

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考虑到一些国民党残兵败将逃到了东南亚,所以当时新中国还成立有“滇南卫戍区”和“滇西卫戍区”这两个卫戍区,用于保护当时的云南地区。

当时的首都卫戍区,名字叫“平津卫戍区”。这里的“平”指的是“北平”,也就是北京的旧称。而“津”就是天津了。

天津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北京的保护屏障存在的。明清时期天津也叫“天津卫”,从名字上也能看出其城市定位。

天津旧称天津卫

所以新中国在成立后设立“平津卫戍区”,是将北京和天津作为一个整体划入了卫戍区辖区内。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到1955年的时候,“滇南卫戍区”和“滇西卫戍区”这两个云南的卫戍区被撤销,而“平津卫戍区”也拆分成了“北京军区”和“京津卫戍区”两个单位,只是两个单位同属一个司令部管辖。

再到1959年,“北京军区”和“京津卫戍区”这两个单位改组,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北京卫戍区”。

当然,当前中国只有一个卫戍区,原因是新中国只有北京一个首都,也并未有陪都的说法。

中国历史上有陪都制度

历史上中国的一些时期,我国可不止有一个首都,除开一个首都外还会有一个或几个陪都。

像明朝就是将北京定为首都,将南京定为陪都。

如果新中国有几个首都的话,那估计现在我国也会有好几个卫戍区了。

中国的警备区

其次是警备区。“警备区”这个单位,主要作用是保护重要城市或战略要地。

杭州的警备区司令部

至于其级别,自然和其保护的地方有关。

新中国的警备区一共有三个级别,从高到低分别为兵团级、正军级和正师级这三种。

兵团级的警备区新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那就是“旅大警备区”。

该警备区成立于1955年。随着抗美援朝进入尾声,回到中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原地改编成了旅大警备区,用于承担辽东半岛的陆海空防务。

志愿军第三兵团回国后改编成了旅大警备区

再后来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旅大警备区就有了防备苏联的作用。而苏联当时给中国的压力是巨大的,因此旅大警备区的级别一直很高,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兵团级警备区。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85年,随着中国百万大裁军,旅大警备区的级别由正兵团级降为副兵团级

后续到苏联解体,旅大警备区也于1992年时正式裁撤,成为了历史。

旅大警备区于1992年成为了历史

至于正军级的警备区,分别是天津、上海以及重庆这三个直辖市的警备区。

再下面就是各省(自治区)省会(首府),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的警备区,其级别都是正师级。

截止至2016年解放军军改,我国一共有42个警备区。

2016年时中国还有42个警备区

我国的守备区

最后的守备区,从这个“守”字,就能看出这通常是承担某个地区防御任务的军事单位。

依地形区别,守备区也分为承担海上防御任务的“海防守备区”和承担陆地防御任务的“陆防守备区”。

守备区主要承担地区防御任务

在级别上,守备区通常都是正师级,但也有少数守备区能达到正军级。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国历史上的“赤峰守备区”。该守备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一个正军级的守备区。

该守备区于1981年成立,成立的目的是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防御苏联,这也是其级别达到正军级的原因。

赤峰守备区老兵聚会

不过随着苏联解体,“赤峰守备区”也和“旅大警备区”一样,于1992年的时候彻底裁撤,成为了历史。

到了现在,我国的守备区基本都是保护海岛的守备区了,比如说保护渤海海峡庙岛群岛的“内长山要塞区”、保护珠江口外万山群岛的“万山要塞区”等等。

万山要塞区司令部大楼

不过也因为中国现目前面临的军事压力远没有上世纪冷战时期那么大,所以现存的守备区在级别上也基本是正师级。

那些正军级的守备区,基本都随着冷战结束在上世纪裁撤了。

信息来源:

【1】澎湃新闻·《北京卫戍区已由原北京军区转隶陆军》

【2】中国新闻网·《罗援:三沙警备区应发挥威慑作用》

发布于 2025-07-02 01:14
收藏
1
上一篇:北京卫戍区,揭秘我国首都守护神,揭秘其部队级别与使命 下一篇:卫戍区、警备区与守备区,三大军事区域区别及行政级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