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申根区面临“中年危机”,挑战与机遇并存
申根区是指欧洲多个国家共同签署的申根协定所形成的区域,该协定允许成员国公民在申根区内自由旅行、工作、居住和居住。截至2023,申根区已经迎来了40周年,这段时间内,申根区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中年危机”。
以下是一些申根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安全问题:近年来,欧洲国家面临恐怖主义和非法移民的威胁。申根区的开放边界使得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平衡安全和自由流动成为一大挑战。
2. 经济问题: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申根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一些国家担心申根区可能导致资源流失和失业问题。
3. 政治问题:随着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一些成员国对申根区的存在和运作提出质疑。例如,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要求加强边境控制,以应对非法移民和恐怖主义威胁。
4. 社会问题:申根区成员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冲突日益凸显。一些国家担心申根区可能导致社会融合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申根区成员国正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安全合作:成员国加强情报共享、边境管控和反恐合作,以应对恐怖主义和非法移民威胁。
2. 改革申根协定:一些成员国呼吁改革申根协定,以加强边境控制,同时确保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3. 促进
相关内容:


◆欧洲政要登上“玛丽·阿斯特里德公主”号游轮,参加庆祝活动。
文丨徐亦凡
编辑丨漆菲 时隔40年,欧洲政要们于2025年6月13日再度踏上“玛丽·阿斯特里德公主”号游轮,驶向摩泽尔河中部,纪念一项国际协议的诞生。这条河流发源自法国东北部,流经卢森堡,在德国境内汇入莱茵河。名为“申根”的卢森堡村庄坐落在摩泽尔河畔,这里也是三国交界之处。没有多少人知道申根地处这里,但所有人都知道《申根协定》。1985年6月14日,比利时、德国、卢森堡、法国和荷兰五国的代表们正是登上这艘游轮,一致同意逐步取消边境检查。这一共识成为日后全球最大自由旅行区——申根区的基石,让4.5亿人得以在29个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持有申根签证来此的游客们也可享有同种自由。
◆6月13日,申根边境举行路障抬起仪式,纪念《申根协定》签署40周年。
然而,一个细节让纪念活动稍显暗淡,德国内政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以国内事务繁忙为由缺席活动。德国人的缺席正值申根区的危机时刻,40年前意在打破民族国家疆界的创举如今似有逆转趋势。欧盟官网数据显示,当前至少有11个申根成员国暂时恢复了边境管制,时长、范围与理由不一而足,包括最初缔结协议的法国、德国和荷兰。“(眼下的局面)很危险。”法国著名政治和经济学者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最近接受《凤凰周刊》专访时警告说,“申根制度本是欧洲一体化的重大进步。如今,大家虽然不愿在欧盟内部设立边界,却也不想接收其他国家已经接收的外来者,可这是申根协议所规定的。”“我希望我们能够拯救申根、维持这种开放。”阿塔利说,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套整体性、连贯一致的移民政策”。
德法开启长期边境管制 作为“无国界欧洲的摇篮”,卢森堡对于申根区的自由流动依然抱有热忱。卢森堡内政部长莱昂·格洛登强调,“申根是欧洲一体化的核心。作为申根的发源地,卢森堡肩负着传承申根精神的特殊责任。”他指出,内部边境管制扰乱了数十年来形成的共同跨境生活,卢森堡全力支持《申根协定》,坚决反对欧盟内部的边境管制。这番批评很大程度指向卢森堡的邻国,也是欧盟最核心的两个国家——法国和德国。今年5月6日,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正式出任德国总理。任职之前,默茨誓言上任第一天就将在九个陆地边境实施永久性管制,以遏制非法移民入境。作为新政府要员,内政部长多布林特对《申根协定》的要义并不热衷,他表示将对移民采取严厉打击措施,并增派数千名警察前往边境加强检查。
◆疫情期间,申根成员国临时关闭边境,增加入境检查。但近十年来,出于应对移民压力,法国、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均引入边界检查。2015年11月,法国连续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剧院、咖啡厅、餐馆成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目标,造成来自26个国家的127人遇难。时任总统奥朗德宣布法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在边境开启临时管控。自那时起,“应对恐怖主义和安全威胁”成为法国开启边境管控的主要理由。去年奥运会举办之际,法国援引了类似理由,它的多个邻国也在边界开启检查。到去年下半年为止,法国向欧委会通报近20次安全相关的管控措施。
◆2015年11月,巴黎连环恐袭事件发生后,警方疏散巴塔克兰剧院外的民众。
虽然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一再强调,在申根区内部对人员进行系统性检查必须是“绝对例外”,但只要提供有效理由,每个成员国可以实施最长六个月的边境管制。这些控制措施最多可延长两年执行,在极端情况下可延长三年。然而,如今的“绝对例外”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常态。据统计,2015年至2024年,申根成员国实施“特殊”临时边境管制次数跃升至400余次。到目前为止,欧盟委员会尚未针对违反申根边境法规的行为启动任何正式程序,尽管一些国家的控制措施已经实施长达10年之久。对欧洲国家来说,外来移民是最具压力的存在,这个议题不仅常常与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混杂,也催生出很多社会矛盾。法德等大国屡屡严卡边境管控,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回应本国的舆论压力。
通过边境检查逐回不合格的外来者,比起驱逐已经非法入境的人员,复杂程度自然要小一点。通常情况下,没有有效证件或曾有违法行为的人会被拒绝在边境之外,但这些人若在边境申请庇护,欧盟法律不允许成员国直接将其拒绝,必须承担启动庇护程序的法律义务。与此同时,根据“都柏林制度”规则,寻求庇护者和难民应由其进入的第一个申根国接收,进行庇护申请审理,地处欧洲边缘的国家因而通常承受更大压力,比如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然而,不少庇护申请者虽从南欧入境,却并不愿意留在当地,而是继续北上,前往福利制度更好、工作机会更多的国家,比如德国。这让德国对庇护制度深感不满——多布林特曾说,德国有权暂停执行欧盟法律,以维护内部安全并“抵消对庇护制度的过度要求”。

◆德国境内,约30万名庇护申请遭拒者仍处于滞留状态。
今年5月初,三名索马里人从波兰乘火车入境德国,被联邦警察逐回,理由是他们来自安全的第三国。三人因此向法院提出申诉,法院在快速程序中裁定将其逐回违法。但多布林特称,该裁决仅针对个案,将继续逐回的做法。然而,在边境重启检查,意味着将麻烦丢给邻国。去年德国启动边境管制后,波兰总理图斯克表示此举“不可接受”。他说,要打击非法移民,不应在欧盟内部边界实施检查,而应加强保护欧盟的外部边界。“我们不能同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行动:你先为所有人敞开大门,然后再突然关闭大门。德国决定加强与包括波兰在内所有过境点的管制,这意味着《申根协定》将大规模中止。”默茨政府进一步收紧边境检查后,两名来自阿富汗的庇护申请者试图从波兰进入德国,德国欲遣返二人,波兰却拒绝接收。图斯克警告德国人,如果德国警方试图遣返从波兰进入德国的寻求庇护者,他将采取报复措施,“我准备关闭边境”。奥地利虽乐见德国解决非法移民问题,但其同样不愿接收被其拒之门外的外来者。奥地利内政部长格纳德·卡纳表示,德国的决定是非法的,“我们不会接收任何人,这没有回旋余地”。
◆申根区非法过境事件数量统计。来源:欧盟官网而眼下,以默茨为首的欧洲执政者可谓进退维谷。一方面,本国民意不欢迎外来者,德国公共广播联盟(ARD)今年2月发布的调查显示,68%的德国人认为应该减少接收难民,67%的人支持永久边境管制,57%的人希望德国拒绝一切无有效入境证件者,即使这些人计划申请庇护。但另一方面,申根所保障的跨境自由曾是欧洲一体化的巨大助推力,并深刻融入到欧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边境管制除了给跨境通勤者和货物运输带来麻烦,也削弱了申根区的核心价值——自由流动。总部位于奥地利的多瑙河区域与中欧研究所所长塞巴斯蒂安·谢弗(Sebastian Schäffer)认为,申根不仅是一项政策框架,更是欧洲团结的基础性象征。“但这一象征只有通过实践维系时才具备生命力。四十年过去,申根模式在概念上仍契合其初衷,但政治上却愈显脆弱。”德国批发、外贸和服务业联合会会长扬杜拉(Dirk Jandura)称,德国政府宣布对人员自由进出加以限制,给经济界,特别是批发与外贸行业带来了时效延迟以及相应的成本上升。“这扰乱了物流,并导致供应链混乱。”扬杜拉说,可以理解政府因移民政策而采取限制措施,“但对我们来说,这些措施的分寸很重要”。德国物流业联合会亦强调,欧洲的生产、贸易和物流过程“以不同国家之间自由的商品流动为基础,必须继续受到欧盟法律的保护”。王朔分析称,欧洲领导人面临的两难也给欧洲一体化提出一个问题——其意在建设内部自由流通的大市场,如今是要进一步深化和开放,还是制造更多的内部隔阂、开历史倒车?
排版 / 徐岑
RECOMMENDED 往|期|精|选 你觉得可以如何解决申根的“中年危机”?▼

◆欧洲政要登上“玛丽·阿斯特里德公主”号游轮,参加庆祝活动。
文丨徐亦凡◆6月13日,申根边境举行路障抬起仪式,纪念《申根协定》签署40周年。
然而,一个细节让纪念活动稍显暗淡,德国内政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以国内事务繁忙为由缺席活动。德国人的缺席正值申根区的危机时刻,40年前意在打破民族国家疆界的创举如今似有逆转趋势。欧盟官网数据显示,当前至少有11个申根成员国暂时恢复了边境管制,时长、范围与理由不一而足,包括最初缔结协议的法国、德国和荷兰。“(眼下的局面)很危险。”法国著名政治和经济学者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最近接受《凤凰周刊》专访时警告说,“申根制度本是欧洲一体化的重大进步。如今,大家虽然不愿在欧盟内部设立边界,却也不想接收其他国家已经接收的外来者,可这是申根协议所规定的。”“我希望我们能够拯救申根、维持这种开放。”阿塔利说,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套整体性、连贯一致的移民政策”。


◆2015年11月,巴黎连环恐袭事件发生后,警方疏散巴塔克兰剧院外的民众。
虽然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一再强调,在申根区内部对人员进行系统性检查必须是“绝对例外”,但只要提供有效理由,每个成员国可以实施最长六个月的边境管制。这些控制措施最多可延长两年执行,在极端情况下可延长三年。然而,如今的“绝对例外”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常态。据统计,2015年至2024年,申根成员国实施“特殊”临时边境管制次数跃升至400余次。到目前为止,欧盟委员会尚未针对违反申根边境法规的行为启动任何正式程序,尽管一些国家的控制措施已经实施长达10年之久。对欧洲国家来说,外来移民是最具压力的存在,这个议题不仅常常与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混杂,也催生出很多社会矛盾。法德等大国屡屡严卡边境管控,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回应本国的舆论压力。
与此同时,根据“都柏林制度”规则,寻求庇护者和难民应由其进入的第一个申根国接收,进行庇护申请审理,地处欧洲边缘的国家因而通常承受更大压力,比如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然而,不少庇护申请者虽从南欧入境,却并不愿意留在当地,而是继续北上,前往福利制度更好、工作机会更多的国家,比如德国。这让德国对庇护制度深感不满——多布林特曾说,德国有权暂停执行欧盟法律,以维护内部安全并“抵消对庇护制度的过度要求”。

◆德国境内,约30万名庇护申请遭拒者仍处于滞留状态。
今年5月初,三名索马里人从波兰乘火车入境德国,被联邦警察逐回,理由是他们来自安全的第三国。三人因此向法院提出申诉,法院在快速程序中裁定将其逐回违法。但多布林特称,该裁决仅针对个案,将继续逐回的做法。然而,在边境重启检查,意味着将麻烦丢给邻国。去年德国启动边境管制后,波兰总理图斯克表示此举“不可接受”。他说,要打击非法移民,不应在欧盟内部边界实施检查,而应加强保护欧盟的外部边界。“我们不能同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行动:你先为所有人敞开大门,然后再突然关闭大门。德国决定加强与包括波兰在内所有过境点的管制,这意味着《申根协定》将大规模中止。”默茨政府进一步收紧边境检查后,两名来自阿富汗的庇护申请者试图从波兰进入德国,德国欲遣返二人,波兰却拒绝接收。图斯克警告德国人,如果德国警方试图遣返从波兰进入德国的寻求庇护者,他将采取报复措施,“我准备关闭边境”。奥地利虽乐见德国解决非法移民问题,但其同样不愿接收被其拒之门外的外来者。奥地利内政部长格纳德·卡纳表示,德国的决定是非法的,“我们不会接收任何人,这没有回旋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