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庙破妖风大,水浅乌龟多”。
一个国土面积还没我国云南省大的国家,军队只有1.5万人,竟敢扬言把我们中国外交官全“赶出国门”。

更离谱的是,不仅对俄罗斯亮枪,甚至还呼吁欧盟,用“武力语言”与中国对话,试图阻挠中国统一。
这个国家正是东欧小国立陶宛。它究竟哪来的底气叫嚣?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立陶宛的挑衅
2025年6月9日,中国驻立陶宛代办处,发了一条严肃的通知。
"从6月11日开始,我处的领事证件相关服务,将移交至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馆负责。"
一个国家的领事业务托邻居代管,这在外交史上也算是活久见了。

但中方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因为立陶宛做的实在太过分了。
如果它没有三番两次为难中方,事情也不会恶化成这样。

事态可以追溯到2024年11月29日。
当时的立陶宛振振有词——“中国外交官违反《维也纳公约》!违反国际法!违反我们的法律!”
听着挺唬人的,三顶大帽子扣下来。

可要问具体违反了啥?不好意思,没有细节,全靠想象。
更绝的是外交证件这事儿。
按理说,给外交官更新证件就跟给汽车年检一样,该办就办,这是国际通行规矩。

可立陶宛偏不,2021年之后的中国外交证件,一律不给续。
中国外交官只能申请普通的申根签证勉强撑着。

签证到期后,原本该享受外交特权的中国外交官们,突然变成了"非法滞留人员"。
想想看,这些外交官本该是两国之间的桥梁,结果却要像普通游客一样排队办签证。

今天你是外交官,明天签证一过期,立马变"黑户"。
这种待遇,别说在欧洲,就是翻遍全球外交史,也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更讽刺的是,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在立陶宛照样来去自如,唯独中国外交官享受这种"特殊照顾"。

人家是外交豁免权,咱们是"外交驱逐权"。
结果可想而知——中国驻立陶宛代办处彻底瘫痪了。
外交代表处里连个外交官都没有,这活儿还怎么干?难不成指望那些空桌子空椅子自己盖章批文件?

不过说起立陶宛对中国使绊子,这可不是头一回了。
2021年8月,他们干了件破坏中立两国关系底线的事——给台湾当局开了绿灯。
让他们在维尔纽斯,挂起了"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的招牌。
这一步棋,直接踩到了一个中国原则的红线上。

要知道,全世界都用"台北"这个名称,就它偏要用"台湾"。
这种文字游戏背后的小心思,地球人都看得明白。
中国的回应也毫不含糊:立即下调双边外交层级,并将驻立大使召回国内。
然而立陶宛看起来是铁了心要在这条路上走到黑。

谁知道2024年11月风向突变,新总理刚坐上位子,画风就完全变了样。
新总理表示,允许台湾当局设立所谓"代表处"的决定是"严重错误"。
还信誓旦旦地说要跟中国重修旧好。

结果呢?总理这边刚表完态,反对派就出来拆台,指责政府在“给北京下跪!”
看来一时半会是很难达成统一意见的。
不过话说回来,立陶宛这种怼天怼地的性格,可不是只针对中国。

面对俄罗斯,立陶宛更是嚣张。
尽管人家军队才一万五千人,还没俄罗斯一个师的兵力多,却敢放话说跟莫斯科谈判得"枪杆子放桌上"。
这是谈判还是准备打群架?

更离谱的是,还有立陶宛官员张口就来要切断加里宁格勒的补给线,甚至放话要“换掉普京”。
这胆子,不知道是吃了什么长大的。
在欧盟这个大家庭里,立陶宛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刺儿头"。

德国和法国商量个什么事,它准得跳出来唱反调。
能源政策?不同意!移民方案?反对!
当然了,立陶宛敢这么"横",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大西洋那头有个超级保镖在撑腰呢。

“狐假虎威”的底气
2004年,立陶宛同时加入了北约和欧盟,一心想着傍上西方“大哥”。
毕竟北约有个规定,谁敢动其中一个成员国,就相当于跟所有人宣战。
除此之外,立陶宛的背后还有美国这个“全球大佬”撑腰。

有了这层底气,立陶宛在外交上开始“飘”了。
首先,立陶宛骨子里就跟社会主义过不去。
当年被苏联统治的那段日子,让它对这一套恨得牙痒痒。
这种根深蒂固的"仇恨值",正好跟华盛顿的意识形态不谋而合。

再看看地理位置——立陶宛简直就是个天然的棋子。
往西能触碰欧盟腹地,往东直接贴着俄罗斯,往北还守着波罗的海这条黄金水道。
这么个地方,不拿来当前哨站都对不起老天爷。

俄乌战事一开打,立陶宛那叫一个兴奋。
掐断加里宁格勒的补给线,让俄罗斯的物流成本直线飙升。
跟着西方搞制裁,从能源到金融,啥领域都不放过。
还热情乌克兰士兵去他们那儿练兵,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乌克兰的后方基地。

最妙的是,看着中俄走得近,立陶宛索性对北京也摆出一副硬邦邦的姿态。
这样一来,既能在美国面前刷存在感,又能证明自己是个"靠谱的小弟"。
可现实很快就给了它一记响亮的耳光。
因为瞎掺和台湾问题,中国的反制措施马上就来了!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1年11月起,立陶宛的牛肉、奶酪、木材这些特产统统被中国拒之门外,后来连其他商品也别想踏进中国市场半步。
反过来,中国的日用百货、电子产品也不再往立陶宛卖。
他们要买只能从其他欧盟国家高价倒腾,这中间的差价全得自己掏腰包。

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就这么关上了大门,而立陶宛还得眼巴巴望着。
物流更不用说,2021年12月起,中欧班列再也不停靠立陶宛了。
这趟被誉为“钢铁驼队”的货运黄金线路,以前帮立陶宛企业省下不少运费,现在火车直接呼啸而过。

当地企业只能把货物绕道运输,不仅折腾,成本还蹭蹭往上涨,生意越来越难做。
不光是货物运不了,企业合作也断了,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都变得困难重重。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立陶宛肠子都悔青了。

新政府这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是喊话修复关系,又是想重开在北京的大使馆。
可光嘴上说没用啊!那个挂着“台湾代表处”的招牌还杵在那呢!
中国态度很明确:想恢复关系可以,但一个中国原则是底线,谁碰谁遭殃。
只要立陶宛一天不撤掉这个代表处,断绝跟台湾的所谓“往来”,一切免谈。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不自量力的闹剧。中国为啥没采取更激烈的手段?
不是没这个能力,而是根本没必要跟它一般见识。
毕竟,跟一个巴掌大的小国较劲,实在犯不着。

结语
立陶宛的经历为各国尤其是小国敲响了警钟:国际博弈中,只有自身实力才是最根本的,充当他国棋子远不如踏实谋求自身发展。立陶宛的处境已经生动诠释了什么叫作茧自缚——挑衅行为的苦果,最终只能自己吞下。
参考文献:
1.光明网:《立陶宛财税改革为何深陷泥潭》-2025-06-22
2.环球时报视频:《展开我们将损失数十亿!立陶宛反对党请求中国了解:现政府已经疯了》-2022-01-02
3.参考消息:《立陶宛拦截俄军物资,转手送到乌克兰》-2024-10-09
4.看看新闻:《立陶宛媒体人发表仇俄言论要杀老一辈 议员报警》-2024-09-23
5.中国网:《【中国网评】驱离中方外交人员,立陶宛看守政府上演“最后疯狂”》-2024-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