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主流媒体在6月30日都发布了高温预警,也就是预计一周德国乃至欧洲,都进入了高温天气,普遍气温预计超过30°(在成都重庆真不是啥事

),7月1日的时候,德国西南部气温即将达到37°,然后本周三,德国将问鼎它们的火炉子39°,成为热过上的蚂蚁。
其中巴登-符腾堡州、萨尔州和黑森州西部的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40度高温天气,尤其是柏林和德累斯顿,而且夜间气温不会低于 20 摄氏度。

然后德国的气象专家们就开始提醒德国的人们注意防暑,德国卫生当局发布了明确的指导方针,以帮助居民和游客在极端高温期间保持安全。为了防止热射病,就是我们说的中暑,德国专门建议大家:
1保持水分
多喝水,少喝加糖饮料,少去喝咖啡、酒、茶。除了喝水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保持水分。在桶中装满脚水,或将湿毛巾放在头上和肩膀上。即使用冷水泼脸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老人、孩子、有基础病的人们注意饮水,避免脱水。
2尽量远离阳光
德国的专家建议大家在室内,上午11点到下午5点,最好不要出去溜达,要出去也尽量待在阴凉处,戴上宽边帽、太阳镜,并使用高 SPF 的防晒霜。
3保持凉爽
尽可能保持您的生活空间凉爽。BIÖG 建议白天关闭窗户和百叶窗以阻挡热量,并在气温下降的清晨或傍晚为家中通风。
如果在外面,城市的教堂、博物馆、公共图书馆都可以歇凉,对于柏林的读者,Technologie Stiftung 提供了一张很棒的 Erfrishungskarte(冷却地图),展示了城市中的所有公共饮水喷泉、公共空调建筑、公园和喷泉。4提前或推迟锻炼
建议爱运动的人们不要大热天出去锻炼,非要锻炼选在早上和傍晚,不热的时候出去跑步。
5留意弱势群体
政府要关心弱势群体,尤其是检查年长的邻居、幼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比如有人开始抱怨抽筋、头痛、头晕或发烧超过 38 摄氏度,要谨防热射病,立即帮助他们到阴凉的地方或者是拨打救助电话。
除了人要放暑之外,宠物也要防暑,尤其是毛孩子,喂水或洗澡要及时,避免热没了。

德国政府做了什么防护措施呢?
面对多地高温,州政府以及一些社会组织,呼吁联邦政府给钱,支持高温行动计划,自 7 月 1 日起生效的《联邦气候适应法》可用于实施高温保护措施。
然后,VDK 社会福利组织主席 Verena Bentele 说,德国政府虽然积极的解决热的问题,但是养老院、幼儿园、学校和医院尤其需要配备空调系统。

德国空调普及率为什么这么低?
1气候与建筑设计的适应性
- 短暂且温和的夏季
德国传统夏季高温期仅持续2-3周,且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显著下降。这种气候特点使得德国人更依赖自然通风(如夜间开窗、白天关窗遮阳)和风扇降温。
建筑隔热性能优越:德国住宅普遍采用厚墙体(达50厘米)和高效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岩棉),冬季保暖的同时夏季也能阻隔热量,形成“被动房”效果。这类设计使室内温度比室外低5-10℃,减少了对空调的需求。- 节能建筑标准
2高昂的经济与安装成本
- 设备及安装费用昂贵
一台1.5匹空调售价约650欧元,但安装费高达1500欧元以上,总成本超2000欧元(约1.6万元人民币)。
租房者占比高(德国约50%人口租房),安装需房东同意,且退租时需恢复原状,进一步抑制需求。
- 使用成本高
德国居民电价约0.28-0.4欧元/度,夏季两个月空调用电成本约200欧元,长期使用经济负担较重。

政策与环保限制
1建筑保护与审批繁琐
- 德国严格保护历史建筑外观,禁止随意安装外挂机。若需安装,需向房屋管理部门申请,甚至需历史遗迹机构批准。
- 部分城市(如意大利)要求空调外机不得影响建筑美观或邻居权益,否则可能被罚款。
2环保理念驱动
- 德国人普遍重视减少碳排放,认为空调加剧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政府通过生态税改革提高能源价格,间接抑制高能耗电器使用。
- 极端天气下,尽管空调销量短期激增,但长期仍倾向自然降温方式(如公园纳凉、湖泊游泳)。
例如,柏林市民常前往Krumme Lanke湖游泳,利用自然水体降温。
德国其实相当于我们的东北,我说的是维度,所以高温比较短,他们不像我们长江中下游有副热带高气压带,没有三伏天,昼夜温差大,通过通风可以缓解,但是这几年气温极端,他们还没有适应。
随着几年极端天气的频繁,热浪频繁出现,德国在未来的空调需求说不定会增加,如果不是空调,其他降温避暑的装备或许也是电商之路,要出海的亲们调研一下呀,带我发财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