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岁月里,将军与皇帝之间的关联极为微妙。
君主一方面需要将领带兵出征,建立功勋,另一方面却又害怕他们掌控大量军队后,生出反叛的念头。
将军在指挥作战期间,需时刻留意皇帝是否会对自己产生猜忌。

清朝时,有位大将军打了胜仗班师回朝,皇帝却赐给他一杯毒酒。
掌控大量军队的大将军,是在众人面前起兵反叛,还是将这杯暗藏玄机的酒一饮而尽?

年少成名
这位大将军名为阿桂。
尽管名字看起来颇为“俏皮”,然而他的人生丝毫谈不上“俏皮”,反而是跌宕起伏,相当精彩。
他仅仅比乾隆小六岁,说起来也能算是同一时代的人了。
在他年纪尚小的时候,有着极为出色的记忆力,并且分析问题的速度也十分迅速。

彼时,他父亲于刑部身居要职,时常与同事一起研讨案件。
无需查看案件详情,仅通过听取他人的叙述,阿桂就能将案件的整个过程了解清楚,曾被人们称作“神童”。
在年幼的时候,他于私塾接受识字读书的教育,待年岁稍长一些,就进入正白旗开办的官方学校求学。

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凭借出色的成绩考中秀才,而且名次极为靠前。
四年之后,他在科举乡试里中举,没多久,就得到特批,进入兵部工作。

或许是得益于父亲的“庇护”,在这一阶段,他的升职之路一帆风顺,简直称得上是“扶摇直上”。
每隔一两年,他便会得到一次晋升的机遇,在二十七岁那年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得以进入“小军机处”。

清朝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是专门为协助皇帝处理军政方面重要事务的,其中任职的皆是朝廷高官与地方重臣。
雍正皇帝为了培养后续人才,专门设立了小军机处,即军机章京,并挑选年轻有为的八旗子弟在此任职。
那些被选入担任军机章京一职的年轻官员,在未来成为封疆大吏的可能性极大。

此前一路顺遂的阿桂,未曾料到踏入小军机处后,竟陡然接连遭遇挫折。
那时,他的主要职责是看守户部的银钱。然而,在户部于年末清查钱财数目之际,竟发生了“失窃事件”。
这使得乾隆极为恼怒,径直把他贬至吏部,让其反思自己。

然而,他的“倒霉事”并未就此打住。他在吏部任职没多长时间,就接到了紧急调令,得跟随兵部尚书奔赴四川,去监督金川大战。
最终到了四川后,战事的推进极为迟缓,每日耗费着上百万的军饷,然而打了半年多却毫无战果。

乾隆为此雷霆震怒,阿桂差点被投入刑部大狱问罪斩首。
幸得章佳一族世代在朝为官,为大清王朝尽心竭力,凭借祖上的福荫,阿桂才逃过一劫。
在历经诸多磨难之后,他能否重新振作,继续为朝廷贡献力量呢?

时来运转
被贬官的阿桂,在家中度过了一年时光。
次年,乾隆考虑到他年纪尚小且颇具潜力,便再度起用他,让他从低阶职位开始逐步晋升。
此次,他摒弃了以往“年少气盛”的模样,行事变得谨小慎微,还对乾隆忠贞不二。

几年过后,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一片赤诚忠心,最终得到乾隆的重用,奔赴西北助力军方开展作战行动。
在战争的沙场之上,他原本承担着传递消息以及供应粮草的职责,然而由于行事周全细致,说话和行动都十分慎重,从而得到了前方将领的高度赞赏。

获得重用的阿桂,于战场上同样极为勇猛,丝毫不在意自身“朝廷命官”的身份,每次皆率先冲锋,冲在最前列。
士兵们被他的英勇无畏所激励,一个个奋勇朝着敌军冲去,杀死了众多敌人。

伊犁等地收复后,为使当地重现繁盛之景,阿桂不顾辛劳,带领约千名军民在西北区域屯驻,开展大面积土地的开垦工作。
在他的治理举措下,伊犁慢慢重焕生机,越来越多的民众朝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汇聚,而后在此地定居生活。

历经数年整治,阿桂使大西北的发展步入正轨,还吸引各地商人前来贸易,推动了当地的繁荣。
考虑到他于西北所建的功勋,乾隆封其为大将军,使其成为掌管一方的高级官员。

在解决了缅甸和伊犁相关事务之后,朝廷再度把平定金川地区的工作纳入计划,这使得阿桂看到了洗刷前耻的契机。
不管处于哪个朝代,凭借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以及民风的勇猛刚健,巴蜀地区都让统治者极为头疼。

然而此次,和上回并无二致,自乾隆三十六年起,清军便发起进攻,持续征战了两年之久,最终却毫无收获,就连主将也在战斗中丧生。
这个消息传入耳中,令乾隆怒不可遏。
在这一时刻,阿桂自告奋勇,提出要带领军队来平定此地的叛乱。

二人意见一致,让阿桂负责指挥,带领一群清兵向金川发起进攻。
此前,他是跟随军队出征,作战策略由不得他发表意见,而此次身为主要将领,他拟定了严谨的作战方案。
历经两载的稳步推进、沉着作战,他成功攻克大小金川,功绩威震四海。

在返回朝廷之前,他已接到皇帝颁下的封赐诏书,而且一路上各地官员都出城恭迎他,还预先向他致以祝贺之辞。
然而未曾料到,临近京城南部时,竟瞧见两位年少的皇子迎面走来,手里还捧着一杯御赐的美酒。

他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从马背上翻身下来,打算跪下迎接皇子。
然而,两位年幼的皇子却告知他:大将军立下的功劳过于卓著,皇阿玛对此心存忧虑,期望您喝下这杯毒酒,交出兵权!
阿桂是否会喝下这杯“御赐毒酒”呢?

忠心不二
阿桂望着眼前那“御赐的毒酒”,又瞧瞧冷清的迎接队伍,心中五味杂陈。
古往今来,功臣最为惧怕“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然而像这般刚立下赫赫战功,便被赏赐毒酒的情形,简直是前所未闻!

阿桂双眼紧紧锁定眼前的年少皇子,发觉他俩脸上没有丝毫慌乱之色,刹那间领悟了皇上的意图。
随即他放声大笑,伸手接过酒杯,毫无停顿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目睹他喝下毒酒,两位皇子瞬间收起先前的冷漠神情,转身大声欢呼:“恭贺阿桂将军凯旋,得胜回朝!”

此时,朝中大臣们才赶忙现身,都来向阿桂表达祝福。
不仅朝廷里的大臣们都在,就连乾隆皇帝也来到了这里,亲自为他举行接风宴。
先前他在金川历经血与火的战斗时,朝中诸多臣子弹劾他行为怪异,有谋反之心。

为了打消诸位臣子的疑虑,乾隆派遣两位年纪尚小的皇子给阿桂送去一杯“毒酒”。
要是阿桂毫无迟疑,马上将其喝下,那便意味着他忠诚无比;反之,就以不忠之罪惩处他。

当阿桂瞧见两名年幼的皇子端着“毒酒”走上前来时,心里便起了疑心。
倘若皇帝真心要赐大将军死罪,怎会让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涉险呢?
在他还没返回京城的时候,便已听闻朝堂里流传的各种传言。

因此,综合前后发生的事情,他推测出这杯毒酒并非真的,于是顺水推舟,和乾隆一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戏码。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阿桂成为乾隆帝身旁备受宠信的臣子,还掌管着军机处。
他一辈子赤诚忠心,为乾隆皇帝东奔西走,治理水患、平定动乱,竭尽全力,功绩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