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作为省内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还是作为全国27个万亿GDP城市之一,泉州的城市发展格局和城市建设水平,一直以来都饱受诟病。
有人认为是管理者的能力问题,有人认为是省内其他城市的打压,有人认为是强县弱市经济格局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文化族群认同的原因等等,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就让泉州的大市区发展之路遥遥无望。
泉州作为省内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市,但是跟福州不同的是,泉州的市区经济相对较弱,基本上是靠底下的县市撑起来的,比如晋南石惠的gdp就占到了泉州gdp的半壁江山了,而市辖区的GDP甚至都是倒数的,这就造成了市区无法辐射周边县市,也无法吸引周边县市。
泉州作为典型的闽南城市,宗族观念很强,族群的凝聚力也是很强的,解放前村与村之间都时而因利益冲突发生械斗,更何况是大区域之间的融合呢?各县市本地的富豪或者华侨,创业成功之后也大多是投资回馈本地,比如南安的源昌集团投资建设高校,晋江的本地富豪大多是捐赠本地。这些就造成市辖区无法有限吸收集中资源搞大市区建设。
而比较容易掌控的惠安,分出一部分改了泉港区,却因为距离市中心太远而存在感不强;分了一部分改了台商区,也因一水分割,无法融入市区而发展受限。
泉州市区核心区也就鲤城丰泽洛江这一亩三分地,想做大市区,真实路漫漫其修远兮,短期内想改区是比较困难的,不如先发展环湾城市群,把周边县市纳入大框架中发展,以市辖区作为核心点慢慢的融合周边县市,就算还不了区,泉州大市区的面貌也会慢慢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