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习子午流注法,跟随十二时辰养生之道

掌握学习子午流注法,跟随十二时辰养生之道"/

子午流注法是中国传统中医学中的一种养生方法,它基于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密切相关。以下是根据十二时辰来养生的具体建议:
### 子时(23:00-01:00) - "养生重点":胆经当令 - "建议":进入深度睡眠,保证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 丑时(01:00-03:00) - "养生重点":肝经当令 - "建议":继续睡眠,帮助肝脏进行排毒和修复。
### 寅时(03:00-05:00) - "养生重点":肺经当令 - "建议":起床进行深呼吸练习,有助于肺气的调养。
### 卯时(05:00-07:00) - "养生重点":大肠经当令 - "建议":起床后进行晨练,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
### 辰时(07:00-09:00) - "养生重点":胃经当令 - "建议":早餐要吃得好,营养均衡,有助于脾胃健康。
### 巳时(09:00-11:00) - "养生重点":脾经当令 - "建议":进行轻松的活动,如散步,帮助脾胃消化。
### 午时(11:00-13:

相关内容:

子午流注是中医时间医学的核心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揭示了人体气血运行与自然节律的同步规律。

“子午”分别代表时间子时(23:00-1:00)和午时(11:00-13:00),子时阴气最盛,午时阳气最旺,由此形成昼夜节律的太极循环。

“流注”则描述气血如水流般在十二经脉中循环灌注的规律。该理论将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2个小时。

在这十二个时辰中,每个时辰都由一条特定的经脉来主导,当经脉处于其主导的时辰时,气血相对其他时段较为旺盛,相应脏腑的功能也较为强大。

在子午流注理论中,每个时辰都有特定的保健方法,这些方法与机体脏腑的气血运行相呼应,可以帮助人们调和气血,增强脏腑功能。“上班族”人群(7:00起床,23:00睡觉),可以对照下面的特定时辰养生法指导平时的养生。

卯时(5:00-7:00)

此时大肠经当令,可以晨起后先空腹喝1杯温水,然后用掌根绕脐周顺时针按揉3分钟,利用大肠经活跃期帮助排便,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辰时(7:00-9:00)

此时胃经当令,早餐应选择容易消化、有营养、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小米粥、鸡蛋、煮玉米等,有助于促进消化和吸收。

巳时(9:00-11:00)

此时脾经当令,可利用工作间隙,将腿盘成“4”字形,然后沿着下肢内侧脾经的循行路线一路敲打下来,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

午时(11:00-13:00)

此时心经当令,避免餐后立即剧烈运动,防止气血耗散,可抽时间午睡15~30分钟,以养心安神。还可用拇指按压少府穴(掌心第四、五掌骨间)3分钟,能够清心火、缓解焦虑。

未时(13:00-15:00)

此时小肠经当令,可按摩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或做眼保健操、眺望远方,缓解眼部疲劳;还可饮用生姜大枣茶(2片生姜和3颗大枣掰开泡水),温暖小肠经。

申时(15:00-17:00)

此时膀胱经当令,可活动脚腕,如取坐姿双脚悬空写“米”字,可以预防下肢水肿(左右各10次);或双手叉腰向后仰,同时脚跟离地,保持5秒,做腰部拉伸;下午茶时间可选择糖分不高的水果,且避免过量摄入。

酉时(17:00-19:00)

此时肾经当令,可握拳,用指节上下搓揉太溪穴(内踝与跟腱之间),补肾气,抗疲劳;晚餐宜清淡,以粥或蒸煮类食物为主,避免过饱,晚餐后可散步或做轻松家务,帮助消化。

戌时(19:00-21:00)

此时心包经当令,中冲穴是心包经的终端穴位,位于中指末端。指压中冲穴,可以用于缓解心悸、胸闷以及心绞痛。此外,持续刺激中冲穴5分钟,还可以明显改善失眠情况。

亥时(21:00-23:00)

此时三焦经当令,可用艾草泡脚(水位没过三阴交穴即可),按摩涌泉穴(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引火归元。尽量23点前入睡,抓住子时胆经修复的黄金期。


上夜班、长期加班人员等无法遵循常规作息者,可通过一些养生方法减轻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夜班结束后,应尽快回家洗漱,及时睡觉休息,可在醒来后按压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疏肝理气。

饮食上适当食用黑木耳、桑椹等滋阴食物,避免辛辣烧烤等食物加重虚火。长期加班者可每隔1小时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处),缓解心悸、胸闷;还可饮用一些养生茶,如枸杞子菊花茶、大枣枸杞子茶等,以缓解疲劳。

发布于 2025-07-01 16:43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老年人最佳睡眠时长,告别6小时迷思,8小时非唯一,这个时长才是真受益! 下一篇:凌晨23点30分,中国三大金花激战登场!具体赛事时间揭晓,直播平台同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