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省会和西部中心城市,成都一共下辖12个区、3个县,并代管5个县级市,此外还设有天府、高新、东部3个城市功能区,其中武侯区、金牛区、青羊区、锦江区、成华区为成都的核心主城“老五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老五区”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老五区”位置示意
一、武侯区
位于成都中心城区西南部,地域总面积约122平方公里,其中约46.64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代管。截至202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约69.97万、常住人口约123.2万。
武侯区于1990年设置,得名于境内著名遗迹武侯祠。武侯区高新产业聚集、第三产业发达,常年霸榜西部百强第一,2024年全区GDP总量达418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535元,两项指标都是全川第一。

武侯祠
武侯区值得打卡的地方,除了武侯祠之外,还有锦里、望江楼、环球中心等,赵雷在歌曲《成都》唱到的“玉林路小酒馆,以及年轻人都喜欢的九眼桥酒吧街也在武侯区。

鸟瞰武侯区
二、金牛区
位于成都中心城区西北部,地域总面积约108.32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约79.74万、常住人口约128.83万。
金牛区前身为原成都市郊区,1960年改称金牛区,得名于境内金牛坝。过去老成都有一种说法叫“东穷北乱、南富西贵”,这个“北乱”主要指得就是金牛区,因为火车北站和荷花池的存在,流动人口大、治安管理混乱。当然,这些都是老历史了,过去十几年,成都一直在大力推动“北改”,虽然比不上南边的发展速度,但如今的金牛区城市风貌也是焕然一新,早已没有了当年的乱象。

金牛区“金牛”雕塑
2024年金牛区GDP总量约170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651元,分别排名成都的第三和第五位。
金牛区的热门打卡地有成都欢乐谷、成都植物园、永陵博物馆、新金牛公园、茶店子老街等。

鸟瞰金牛区
三、青羊区
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中西部,地域总面积约66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约80.09万、常住人口约97.81万。
青羊区的前身为成都市西城区,1990年划入原金牛区部分地盘组建了新的青羊区,得名于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青羊区历史文化悠久,是成都建城史的起源之地,成都主城区70%以上的历史文化遗迹都在青羊区境内,包括金沙遗址、杜甫草堂、青羊宫、文殊院、宽窄巷子等,其他热门打卡地还有天府广场、成都人民公园、浣花溪公园、成都博物馆等。

青羊宫
除了文旅,青羊区的航空产业也很发达,研发歼10、歼20、六代机的成飞集团,总部就在青羊区。
2024年青羊区GDP总量约167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887元,分别排名成都的第四和第三位。

天府广场
四、锦江区
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南部,地域总面积约62平方公里,是成都20个区县中面积最小的。截至202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约71.65万、常住人口约92.6万。
锦江区1990年建区,得名于成都的母亲河“锦江”。在成都地区有句很出名的歇后语,叫“成都到华阳——县(现)过县(现)”,其中的古华阳县县城和近郊基本上就是锦江区的历史前身。锦江区是成都的总部经济基地和商贸中心,春熙路、太古里、I·F·S这些网红商圈地都在锦江区,大慈寺、三圣乡、安顺廊桥、四川省川剧院等也很值得打卡。

成都太古里
2024年,锦江区GDP总量约154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267元,分别排名成都的第六和第二位。
五、成华区
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域总面积约109.3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约88.63万、常住人口约141.91万。
成华区于1990年设区,因辖地在历史上曾分属原成都县和华阳县而得名“成华”。成华区曾经是成都最大的工业区,尤其是上世纪国家三线建设时期,搬迁了大量军工和国营厂过来,“嫁到东郊国营厂、住进红房子厂区家属楼”,当时不知是多少成都女孩的梦。不过随着九十年代国营厂陆续倒闭、国企工人大量下岗,成华区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荣光也就此落幕,并逐渐得了一个“东穷”的外号。

成华区废弃的老工厂
2008年汶川地震后,成华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以龙潭寺工业园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加上西南最大铁路枢纽成都东站建成投用,成华区的工业又逐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2024年成华区GDP总量约15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760元,分别排名成都的第八和第四位。

成华区鸟瞰
成华区的热门打卡地有东郊记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昭觉寺、成都市动物园等,还有大家经常刷到的“去二仙桥走成华大道”也在成华区,还专门搞了个打卡墙。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的这“老五区”你去过哪几个,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