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黄花瘦?黄花究竟瘦到何种程度?揭秘传统意象的审美内涵

人比黄花瘦?黄花究竟瘦到何种程度?揭秘传统意象的审美内涵"/

“人比黄花瘦”这句诗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是表达诗人思念之情的一种比喻。这里的“黄花”指的是菊花,而不是指黄花本身真的瘦。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人的憔悴和忧伤比菊花还要瘦弱,用以形容诗人因思念而憔悴的面容。
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的品格或容貌。而在这句诗中,李清照通过“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因思念而身心疲惫、面容憔悴的形象。所以,这里的“黄花”并非指黄花本身瘦,而是通过这种比喻手法,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相关内容:

这句话出自宋代大才女李清照的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大致意思是:重阳节到,秋深夜凉,美女寂寞空虚冷,因为思念良人,人瘦得跟“黄花”似的。

“黄花”,有人解读为黄花闺女,即本应身体丰腴起来的少妇,因为相思,竟然比尚未出嫁的少女还要消瘦。

更通常的解释是菊花。秋深正是菊开时,“东篱把酒”,用的是陶渊明“赏菊东篱下”的典故。李清照自己后来也有“满地黄花堆积”之句,可见“黄花”确实是指菊花,人比菊花瘦。

只是,菊花瘦吗?

初读这句诗时,还在做中学生。古诗词实在不是我等乡村少年的长项,那时望文生义,对“黄花”的理解,就一直是我们湖南乡下的一种特产:黄花菜。传说中的“忘忧草”,指的也是它。

每到五六月,坡上都是黄花菜,冒着大太阳摘黄花,对少年来说,是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在所有农活里,这是最让人快乐的。黄花地里有很多蝗虫可以抓着玩,如果发现一只野鸡,或者一窝鹌鹑蛋,能兴奋好几天。至于到地里偷甜高粱杆吃,到荷塘边偷莲蓬吃,用高粱杆编笼子,用黄花叶编小篮,都是很美很美的事情。

只是,黄花哪里瘦了?

以今天的有色眼光去看,新鲜的黄花,反而很肉感、很丰腴。

如今女人,以瘦为美,一双细长美腿,堪称绝美风景,能让人看得目不转睛。每当此时,我就想起老家形容一个人有多瘦的土话,还真的跟“黄花”相关,叫“瘦得跟黄花杆子样”。黄花杆子,就是黄花菜的枝杆,细长细长,一米来高,即使最粗的根部,都要比成年人的小手指还细。

如果一个人,两条腿瘦得跟黄花杆子一样,那感觉,就像杂技人踩着一米高的高跷,让看的人担心,生怕腿突然承重不住了,人就掉了下来。

这样想一想,其实,还是我们家乡的土话造句更形象,更贴切。以后别再说自己“人比黄花瘦”了,真瘦的话,就说自己“瘦得跟黄花杆子样”。

【题外】

作家鲁迅在《故乡》里,写过一种瘦,瘦如圆规——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一口气读懂中国史》(全10册),京东独家销售。

发布于 2025-07-07 22:15
收藏
1
上一篇:古代未嫁女子之称,揭秘古风时代称呼之谜 下一篇:黄花大闺女之谜,揭秘“黄花”究竟指哪种花,为何独钟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