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想体验原生态民俗?江苏中部的兴化值得列入清单。这座里下河水乡小城,东临大丰、西接高邮,每逢端午便唤醒千年记忆——龙舟破浪、老街飘香、非遗活态传承,热闹场景堪称现实版《清明上河图》。

一、想起去年,天还没大亮,兴化陈堡草荡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就炸开了锅。岸边挤满了扛着折叠椅、拎着粽子的老老少少,几个调皮小孩蹲在树上,四处张望。
少顷,随着三声鼓响,水面上瞬间炸开一片水花——几十条龙舟像被按了快进键,“嗖”地冲了出去!
据《越绝书》及明代《兴化县志》记载,昭阳将军拓疆至江淮,其封地涵盖今兴化一带,楚文化在此扎根深远。当地端午习俗中“赤膊划桨”“红绸系腰”等细节,可能与楚地尚赤、崇武之风一脉相承。
要说兴化的端午为啥这么热闹,还得从两千多年前说起。楚国昭阳将军曾在这儿生活,屈原又是楚国王族大官,所以兴化人过端午纪念屈原的传统,早在明朝《兴化县志》里就记着呢!
从2008年恢复龙舟赛后,这活动已经办了十六届,国家级非遗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咱兴化名人郑板桥!当年他在潍县当县令时,画竹、写词、办诗会,把文人风雅玩得明明白白。
相传郑板桥在山东为官时,曾以竹喻志写下“咬定青山不放松”,若他穿越时空回到故乡兴化,目睹百舸争流的端午盛景,或许会泼墨挥毫,留下“千舟劈浪粽香远,一城烟火慰乡愁”的新句。

二、看完龙舟赛,必须去兴化老街溜达溜达。街边老灶台蒸笼掀开,金黄透亮的蟹黄汤包颤巍巍冒着热气;青花碗里的鱼汤面,浓白汤底浮着细幼银丝,撒一把碧绿蒜叶,正是《兴化食单》里记载的“一汤十熬”古法手艺。
这时候,耳边传来老人们唠嗑的声音:“当年郑板桥最爱来这儿吃早茶,边吃边给人题字呢!”原来,郑板桥不仅是书画大家,还是个“资深吃货”!

三、兴化好玩的地儿可不止这些。一到春天,兴化的千垛景区简直绝了!一眼望去,全是金灿灿的油菜花田,那些垛田一块一块的,弯弯曲曲的小河把它们隔开,人走进去就跟进了大迷宫似的,拍起照来怎么拍都好看!

还有李中水上森林,更是像藏在兴化的秘密基地!密密麻麻的水杉树直插云霄,树干都有碗口那么粗。成群的白鹭扑棱着翅膀在树间飞来飞去,“啾啾”的鸟叫声不停。坐着小竹筏慢悠悠地在树林里穿行,水面倒映着大树,偶尔还能看见小鱼“嗖”地游过去,就跟走进了动画片里的童话世界一样,别提多梦幻了!不过提醒大家,节假日景区人多,提前订票、早点出发准没错!
在兴化过端午,能看到最接地气的龙舟赛,吃到最正宗的水乡美食,还能邂逅历史名人的足迹。
这座小城用最朴实的热闹告诉你:传统节日的快乐,从来不需要华丽的包装。你说,旅行不就是为了在陌生的地方,找到熟悉的人间烟火气吗?这次端午,要不要来兴化,和我一起感受这份独一无二的热闹?毕竟,“人间烟火在兴化,端午一游忘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