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与探店小百里同行,尽享神都美食之旅

风起洛阳,与探店小百里同行,尽享神都美食之旅"/

“风起洛阳,与探店小百里一起,品神都美味”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让人联想到在洛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中,与一位热爱探索美食的伙伴一同漫步,品尝当地独特的风味。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食传统。以下是一些建议,你们可以参考:
1. "洛阳水席":这是洛阳的传统名菜,以汤菜为主,讲究色、香、味、形,可以尝试一下。
2. "牡丹宴":牡丹是洛阳的市花,牡丹宴以牡丹为主题,将牡丹花与美食相结合,既美观又美味。
3. "胡辣汤":这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汤品,辣而不燥,汤鲜味美。
4. "羊肉汤":洛阳的羊肉汤以其汤清味美、肉质鲜嫩而闻名。
5. "烩面":洛阳烩面是河南烩面的代表,面条筋道,汤汁浓郁。
6. "豆腐脑":洛阳的豆腐脑口感细腻,可以搭配不同的调料,风味独特。
7. "浆面条":这是一种用绿豆面或高粱面制成的面条,口感滑爽,营养丰富。
8. "牛肉拉面":洛阳的牛肉拉面以其独特的汤底和手工拉面而著称。
在探索这些美食的同时,不妨结合洛阳的历史文化,比如:
-

相关内容: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司马光《过故洛阳城》

提起洛阳,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世界级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国色天香的牡丹,还是今年出圈的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

昨晚刚开播的《风起洛阳》,倒是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打开了神都—洛阳。


图源豆瓣电影截图


《风起洛阳》的故事背景,是唐朝的武周时期(元年690-705 )武则天所立的朝代,讲述的是武周时期一群出身不同阶层的人为调查洛阳悬案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从城防布局、衣着服饰,到人文风俗,这部剧都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唐朝都城洛阳。


微博@风起洛阳官微


在国内的八大古都里,洛阳和西安一直拿来比较,前两年的《长安十二时辰》让西安一下子爆火,洛阳则依旧低调地散发着魅力。直到今年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晚会,才让洛阳及其一众景点,关注度暴涨


©️河南卫视「七夕奇妙游」


其实除了诸多景点和博物馆,洛阳的美食也值得我们关注。

在《风起洛阳》里王一博饰演的百里弘毅是神都第一名饕,顾名思义:唐朝的美食评论家,人形大众点评机。平时爱好探店,专业就是发掘黑珍珠餐厅,并根据口味给出:尚可、甚好、上品。

名饕,即为有名的饕客。而饕客,则出自《说文解字》,字面意思为贪吃的食客,不过这可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词,具体指的是对吃的文化和品位有追求之人。


©️爱奇艺《风起洛阳》



昨晚播出的第一集中,仅有当阳酒肆收获了「上品」的评价。百里二郎还真是严苛,要知道唐朝美食种类繁多,餐饮业也是十分发达。就拿这个「脍」来说,这就是生鱼片最早的模样,生鱼片也是在唐朝被传到了东亚各地。


©️爱奇艺《风起洛阳》


这么看来,这部剧关于美食的细节也很值得研究。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人,一定还记得长安城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风起洛阳》的播出,势必会让洛阳美食出圈吧!


洛阳虽是北方城市,但饮食却极不北方,满是温软的汤水味道。其实说起河南美食,我们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肯定是:烩面胡辣汤,而洛阳美食,恐怕是头脑一片空白了。


其实,在某个特定领域,洛阳饮食完全有实力与粤菜一战:广东人爱煲靓汤,洛阳人更是嗜汤如命。



洛阳有一句老话,「早晨一碗汤,神仙都不当」足可见汤在洛阳的重要地位,对很多人来说,一碗汤就是起床的动力。


图源网络


洛阳的汤里最讲究的当属牛肉汤,当然也是「粉丝」最多的汤,这点从遍布大街小巷的牛肉汤馆就可见一斑。牛肉汤一般讲究洁白如奶,不腥不腻,所以它的做工极其考究。


煮汤前,需将买来的牛骨头放进清水中泡一天一夜,且不断更换泡骨头的水,直到完全清澈,方可将骨头下锅煮,如此煮出来的汤,才会呈现奶白。


图源网络


如果说汤里最讲究的是牛肉汤,那菜里最讲究的就得是「洛阳水席」。「洛阳水席」相传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久远的名宴之一。


所谓水席有两层含义:一是,道道菜离不开汤水;其二是,上一道撤一道,如行云流水一般。共有二十四道菜品,分前八品(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关于它的起源都与武则天有关,所以不用着急,在《风起洛阳》里你一定能找到「洛阳水席」的踪迹。


©️爱奇艺《风起洛阳世界观特辑》



「四镇桌」中的「牡丹燕菜」是洛阳水席中的首席菜品,也是历史悠久,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其中的「燕菜」指的是萝卜,它在武则天当政时期的京城洛阳,「假燕菜」被皇家贵族视为上品,与宫廷御宴享有同等地位,品「燕菜」成为风靡大唐的时尚之举。


图源网络


宴席上的洛阳水席,早上的羊肉汤、牛肉汤,晚上的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洛阳人几乎一天到晚都在喝汤,但洛阳人可不仅仅只喝汤。



早在两汉魏晋时期,洛阳就迎来了提鲜开胃的胡椒,使牛羊汤的风味更上一层楼;饼,则促成了喝汤的终极境界:让一碗汤,成为一顿真正的饭!


图源网络



切好的饼丝、焦香的油旋、原味面香的烧饼、每个都是喝汤时的最佳搭档,吃的时候把它们泡进汤里,微软的口感,超级妙。


上文提到的「不翻汤」,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可是马伯庸亲自认证的「洛阳最爱」,它其实是用绿豆薄饼、海带、粉条和黄花做成的酸辣汤,因为在摊绿豆薄饼时不用翻面而得名。


图源网络


饼化身多种形态,与汤搭配,面条自然也不甘落后。洛阳的面,遍地开花,其中「呼噜一碗浆面条,给个皇帝都不换」的浆面条就是一大特色。


绿豆淀粉过滤出来的浆水,经发酵至有酸腐味道,这是一碗合格浆面条的必备条件。有了好酸浆,面条也能变得柔软,再用花椒油、辣椒油调味、配上黄豆、芹菜等十多种小菜,配上韭花辣子酱,或是大瓣的蒜,又酸爽,又过瘾。


图源网络



此外还有在冬天吃起来温暖至极的「糊涂面」,糊涂面就是菜糊涂里下面条,黄豆、花生、芹菜,根据节气配菜也有所不同,但这碗面绝对是不吃遗憾。


图源网络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帝京」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


图源网络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是洛阳的城市名片,也是美食名片,每年牡丹季洛阳人都会变着花样烹饪各种牡丹美味。


以牡丹花瓣、豆子、红枣等为原料制作香甜牡丹饼,是洛阳的一道特产小吃。外形酷似月饼的牡丹饼香甜酥软,口感细腻。


图源网络



在制作工艺上,以豆类粉为主料,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再配以精选豌豆、红小豆、红枣等,馅中辅以精心泡制的牡丹花瓣烘烤而成。


还有这种质地洁白,制作过程看起来特别有趣的「牡丹银丝酥」:


图源网络


用蜂蜜、高粱饴糖和麦芽糖等熬制成的糖膏,拉成雪白的细丝,成品还需要在细丝中的裹入牡丹花瓣,搭配花生、芝麻等制。


牡丹季吃牡丹,也是洛阳人「不时不食」的体现,甜到心里的小甜点,从视觉到味觉,都是享受。


《风起洛阳》刚刚开播,许多有关故事的悬念和剧中的东方美学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从昨天播出的两集中也能看出剧方在极力还原「洛阳富贵甲天下」的古城胜景。


据说团队总共「造景100多处、服装5000多套、造型饰品5000多套、道具共超过1.5万组,并以GPS地图式扫描,还原洛阳城盛景」。



与此同时,《神都洛阳》纪录片也将于本月上线。


微博@奇异果TV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这回真的轮到洛阳了。

你去过洛阳吗?有什么推荐的美食?评论区告诉我哦。


本文所用素材图均来自网络

另外!本栏目所涉及内容只对剧只对美食不对人

求爸爸们别杠我

发布于 2025-06-30 19:30
收藏
1
上一篇:老饕的当季最爱,“六月黄”新鲜上市,品味夏之味蕾盛宴 下一篇:指南丨吃货的“长安十二时辰”,穿越古都,品味长安美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