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律——准确地说是大希律王,由于在《圣经》中被描述成了追杀幼年耶稣以及下令将伯利恒及其周围境内两岁及以下的所有婴孩都杀死的昏君和暴君,因此在基督教眼中他成为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两千年以来,随着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希律的故事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希律在《圣经》中的宗教形象甚至成为了人们眼中唯一的形象。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的希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

希律像历史上的很多君主一样,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显示出了杰出的能力。那时候凯撒赐给了希律的父亲安提帕特管理地方的权力,安提帕特又将加利利的管理权赐给了此时还是少年的希律。
当时,一群犹太人试图反抗罗马的统治,于是希律就将他们杀死。这一事件发生后,自然激起了犹太教公会的愤怒,看到希律小小年纪就如此心狠手辣,于是犹太教公会试图给希律定罪,而此时的罗马看出了希律是他们管理犹太人最有利的代言者,就宣布希律无罪并赋予了他更大的权力。
后来希律得到了罗马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屋大维和安东尼的支持,被册封为犹太人的国王。
公元前38年,当希律率军北上解救了遭遇帕提亚人的伏击的安东尼。于是,安东尼以希律的名义派兵围攻耶路撒冷,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后,罗马人攻陷了耶路撒冷。希律铲除了犹太教公会七十一名成员中的四十五名,以此庆祝他对耶路撒冷的占领。
对于此时已经成为犹太人国王的希律而言,耶路撒冷的占领无疑是最重要的,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此刻他的家庭内部正在酝酿一场阴谋。

希律的妻子米利暗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她是希律生命中最爱的女人,但是米利暗和她的母亲亚历山德拉只是在利用他,亚历山德拉希望米利暗的弟弟约拿单——这个有着能令女人沉浸在幻想中的美男子去色诱喜欢男色的安东尼,希望安东尼可以将希律换成约拿单。而安东尼的盟友埃及艳后也支持约拿单取代希律,因为这个想控制整个地中海的女人觉得强悍的希律会影响到她的利益。
然而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出人意料,约拿单竟然在游泳时意外淹死了。知道这一消息后的埃及艳后劝说安东尼把希律叫到叙利亚,希望安东尼能处死希律,然而当安东尼见到希律后,不知道希律用了什么方式,安东尼竟然原谅了他。
不死心的埃及艳后后来还是让安东尼将希律的一些领土割让给了她,为了弥补希律领土的损失,安东尼允许他进攻纳巴泰王国的阿拉伯人,希律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夺得了不少土地。

公元前30年,屋大维进攻埃及,包围亚历山大里亚,埃及艳后知道自己的托勒密王朝即将灭亡,于是用一条毒蛇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埃及艳后这个对手死后,希律前往罗得岛求见屋大维,他觐见时没有佩戴王冠,举止却不失王者的气度。希律并没有否认他对安东尼的忠诚,但是却许诺将来会以同样的忠诚侍奉屋大维。于是屋大维允许希律成为他在以色列的管理者,并将希律王国的领土扩展为以色列、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大片土地,表示以希律的气度和才能仅仅用来统治犹太实在是可惜了。但是屋大维许诺的领土其中有不少地区需要希律去平定,这一点像极了周平王对秦襄公的许诺,而希律最终完美地平定了这些领土。
在希律统治的岁月里,虽然残酷地镇压了反对者,但是以色列却因此度过了经济繁荣、相对和平的几十年。他在各方势力中纵横捭阖,构建了辽阔的大犹太王国,同时也开创了犹太人王国的最大疆域。而当饥荒爆发时,希律变卖了自己的黄金从埃及进口粮食,不仅使犹太人免受饥饿之苦,而且惠及的范围远超其国土,到达了希腊和小亚细亚。除此之外,希律使他的宫廷成为希腊和罗马文化的温床,身边聚集着来自东西方的杰出学者、诗人、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以色列的文化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可以说希律时代是古代犹太王国最后的盛世,所以当时的百姓从心底里爱戴希律。
然而《圣经》作为基督教的宗教书籍自然是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圣经》本身就不是严谨的正史,关于耶稣的记载都是有争议的,因此拿《圣经》中希律追杀幼年耶稣这一事件来证明希律是暴君本身就无法成立,这对于评价希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是很不客观的。
所以关于希律这位君主,一切的评价还是要回到历史中,从历史的记载中去发现一个更加真实的希律。
【我是@历史星空的镜像,以帝王故事为经线,历史事件为纬线,讲述王朝兴衰的历史瞬间。欢迎大家来关注、阅读、评论、转发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