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杰

(重修的平原“龙门楼”。实为上“文昌阁”,下“龙门”,即原“水门”)
在山东省平原县,过去有个平原“水门”,又称平原“龙门”。是平原学宫的附属景点。光绪《平原县乡土志·舆地·学宫》学宫记述:“学宫,庙学,在县治南隅。大成殿五间,东西庑各七间。殿有先圣先贤塐像。两庑先贤先儒,皆木主。甬道南,戟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戟门外,左名宦祠、右乡贤祠,各三间,直南,为棂星门。前有泮池,外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二坊。东为水门,上为文昌阁;又南为奎星楼,盖踞城上,盖学宫之巽峰也。崇圣祠三间,旧称启圣祠。明伦堂三间,在大成殿后。堂左有,国朝顺治九年《钦颁晓示生员卧碑》。甬道中有,康熙四十一年《御制训饬士子文碑》。教谕廨在堂西北。训导廨在堂西。”所谓“水门”,其实就是从城内泮池往城外排水的水沟,又称“龙门”,另有含义,是学宫的附属景点。今平原师范学校是平原学宫故址。


光绪《平原县乡土志·文学·宋炤传》记述:“順治丁酉(1657年),县署行宾兴礼,例有两妓双引出至龙门,以次簪花毕,尚馀一花,妓笑簪其首。三花相亚,璀璨可观,人以为异彩,榜发果中式。”“宋炤”,宋仕孙,顺治十四年丁酉举人。“宾兴”,指科举考试时代,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妓”,古代歌舞的女子。这段引文是说,“县署行兴宾礼”在“龙门”旁举行,是年,宋炤中举,寓意鲤鱼跳龙门。从而说明,当年的“龙门”是激励学子奋发向上的地方。

王玉杰,山东省平原县人。1963年参加工作,先从教后从政,县委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8年。1999年退休后,热心地方史料的搜集研究工作。2005年研究平原县旧志。2011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历史散文《平原龙门札记》。应邀点校乾隆《平原县志》、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并于2014年6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201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董讷柳村诗集注释》。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