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更应乐业,职场幸福感提升之道

有业更应乐业,职场幸福感提升之道"/

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强调了无论是否在工作(有业),都应该找到工作的乐趣(乐业),并且这种心态对于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
1. "对于“有业”的人:" "提升工作满意度:" 即使拥有一份工作,如果只是机械地应付,也容易感到空虚和不满。而“乐业”意味着主动去发现工作的价值、乐趣和意义,即使工作本身平凡,也能从中找到动力和成就感。 "激发潜能与创造力:" 对工作充满热情,更容易投入其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甚至可能带来创新。 "促进身心健康:" 乐在其中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减少职业倦怠,让工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负担,有利于身心健康。 "实现个人成长:" 在享受工作的过程中,人会更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现自我提升。
2. "对于“无业”或“求职中”的人:" "积极心态的指引:" 即使暂时没有工作,也可以将这段时间视为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学习提升的机会。保持积极乐观,乐于探索,不怨天尤人,为未来的“有业”做好准备。 "发掘生活乐趣:" 即使没有工作,生活依然可以丰富多彩。可以培养兴趣爱好,服务社会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现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与我国当前“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据教育部向社会公布的数据,全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连续多年达到90%以上,很多学校的就业率甚至达到了100%,基本实现“使无业者有业”的目标。遗憾的是,另一个目标“使有业者乐业”,却一直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不少学校都反映,在高就业率的背后,潜伏着就业稳定率不高的危机,有的学校首次就业一年稳定率不足15%。

不久前,笔者一行赴温州、上海几家本校学生2018年就业的企业调研,发现半年多时间毕业生就流失了30%。我们分别跟企业相关人员和本校毕业生进行了座谈,发现很多毕业生都不是因为找到了更合适的单位而正常跳槽,而是在原单位做得不顺心、不开心才选择离开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梁启超说:“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可见,只有从自己的职业生活中领略出趣味,人生才有快乐和意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毕业生有业不乐业呢?

一是就业岗位跟所学专业不对口。很多企业都是根据企业本身的需要,而不是根据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安排就业岗位。这样,就有一部分毕业生没有安排在技术岗位,而是安排到流水线上。还有少数毕业生,会被企业安排到不是所学专业的技术岗位上,一切得从头学起。做自己不认同、不熟悉的事情,当然不情愿。

二是职业准备不充分。不少毕业生都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明明是蓝领人才,却偏偏想坐白领的位置。既想工资收入高,又想干的活儿轻松。进到车间,听见噪声,看见油污,内心就“拔凉拔凉”的。很多毕业生还适应不了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转变,生活自理能力差,吃不得苦,受不得纪律约束,做事缺乏专业精神。

三是企业存在过度使用现象。几乎没有企业是不加班的,而且不管员工年龄大小,就连还处在顶岗实习期间、具有学生身份的“员工”,都可能被迫加班。由于加班是一种常态,正常休息时间特别少,有的毕业生在企业工作近一年,却还没有进过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区。老员工都觉得很累,何况这些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孩子。

由此可见,新毕业学生在工作中是很难找到乐趣的,没有乐趣,何谈乐业?正是由于很多毕业生不乐业,流动性极大,造成很多企业出现严重的“用工荒”,也必然会形成“就业难”和“用工荒”的恶性循环,给经济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有业不乐业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首先,学校要补足教育短板。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好生涯发展规划,理性地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岗位。要加强职业素养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对学生加强锻炼和磨砺,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吃苦精神、服从精神、团队精神、专业精神。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让敬业、爱业、乐业成为学生的一种价值追求。

其次,企业要以人为本。用人单位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能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事实上,企业的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的,特别是对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定型,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让他们有一个适应企业文化环境的缓冲期。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工作岗位,并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有一个合理的发展预期,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再其次,家长要避免溺爱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家长千万不能一听到孩子诉苦,就把责任推向用人单位,鼓动孩子走人,甚至让孩子回家“啃老”。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身边发生的一切,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挑战,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充满激情地生活。这样,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就变得顺理成章。

只要学校、企业、家长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真正让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从事有乐趣的工作,能够从工作中感受到乐趣,能够把工作当成乐趣,乐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湖南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30日第10版

发布于 2025-10-16 00:28
收藏
1
上一篇:平安筑基石,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之源 下一篇:中国铁路巨头解析,中车、中铁、铁建、通号四大集团核心差异深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