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女团Davichi成员姜珉耕的YouTube视频,她自己做鲂鱼寿司卷,用发酵泡菜配比目鱼片,一下子就火了。
我一开始还纳闷,泡菜配鱼肉能好吃吗?后来看她把泡菜洗干净,去掉辣椒面那些重口调料,剩下的酸脆劲儿刚好衬得鱼肉更鲜,尤其是比目鱼鳍,嚼着特别有劲儿,才明白为啥能引爆社交平台。
这种明星带火的美食搭配,传播力是真强,好多人看完都跟着学,韩国生鲜市场的比目鱼片都卖得更火了。

聊完这个网红款,咱再说说韩国人离不开的方便面搭配。
国民级的炸酱面配葱泡菜,黑豆酱油的咸香裹着葱泡菜的辛辣,一口下去口感特丰富。
本来想方便面也就这样搭了,后来发现韩国人还能玩出更高级的,《寄生虫》里把炸酱面和辣牛肉面混在一起,再加块西冷牛排,直接变身豪华版“炸牛肉”,这脑洞我是服的。
还有网吧里的学生党,发明了“炸鸡蛋奶酪面”,面上铺片奶酪加个煎蛋,成了网吧菜单的标配,老实讲,这绝对是学生党熬夜上网的能量补给。

网红款和国民级搭配:明星带火,普通人玩出花样
不光是这些,辣炒年糕配Kyochon蜂蜜炸鸡也是一绝,还得是这个牌子的炸鸡才对味。
它家炸鸡皮特薄还脆,蘸点YeopgiTteokbokki辣酱,甜辣撞在一起,吃着就停不下来。
有人还会用鱼板裹着炸鸡吃,口感更特别。

当然,最经典的还是辣炒年糕、煎饼、血肠这三件套,去韩国传统市场的小吃摊,不吃这个等于白去,这可是老早就传下来的吃法。
说完年轻人喜欢的,咱再看看老派韩国人的搭配。
牛骨汤配萝卜泡菜汁,这组合听着简单,却藏着门道。
牛骨汤熬得浓是浓,但有点平淡,加一勺萝卜泡菜汁,味道立马就不一样了。

也有人喜欢把泡菜直接泡汤里,让辣味慢慢渗出来,很显然,这是老食客才懂的吃法。
萝卜泡菜跟普通白菜泡菜不一样,发酵时间短,酸度没那么重,汁水还多,用来提鲜刚好。
还有烤五花肉配辣拌冷面,这是烧烤党的最爱,把烤好的五花肉裹着冷面吃,香辣又爽口。
要是想省钱,就用薄切五花肉配便宜点的辣冷面,一千韩元就能吃爽,换算成人民币也就五六块钱,这性价比在现在可不好找。

如此看来,韩国人不管是追求口感还是省钱,都能找到合适的美食搭配。
老派搭配和场景款:藏着生活里的小智慧
下雨天的时候,韩国人最爱吃葱煎饼配米酒。
这是老传统了,以前农民下雨天没法干活,就聚在一起吃煎饼喝米酒。

雨声混着煎饼滋啦的声音,听着就特别治愈,能把阴郁的气氛都赶走。
米酒度数低,才6到8度,口感清甜,配着葱煎饼的香,吃着特别舒服,这就是把饮食和天气场景绑在了一起,很有生活味儿。
韩国人爱辣,这事不是天生的。
1950年代因为战争压力大,辣味料理才慢慢多起来。

辣鸡爪配蒸蛋就是那时候流传下来的,蒸蛋软乎乎的能护胃,里面的蛋白质还能缓和辣椒的辛辣,算是“解辣神器”了。
我之前吃辣鸡爪,辣得直吸气,后来试了配蒸蛋,确实舒服多了,不得不说,这是当时人们在条件不好的时候,找到的吃辣小技巧。
当然,也有争议大的“死亡组合”。

酱油蟹配柿子,传说朝鲜时代的景宗就是因为吃了这俩暴毙的,《东医宝鉴》里也说,这俩都属“寒性”,一起吃会肚痛、腹泻。
我身边有人不信邪试过一次,结果真的肠胃不舒服,看来老辈人的警告不是没道理。
还有人在辣锅里加菠萝、苹果,有人说能解辣,有人说毁了辣锅的味儿,吵得厉害。
就连菠萝披萨,在韩国也争议不断,只能说口味这东西,真没法统一。

韩国的这些美食搭配,不管是网红款、老派款,还是有争议的款,都透着他们对吃的用心。
既有流传多年的传统智慧,也有年轻人玩出的新花样,还能把饮食和生活场景、情绪绑在一起。
现在这些搭配借着影视作品、社交平台传到全世界,让更多人了解韩国美食。
要是有机会,你也可以试试,说不定会像我一样,发现原来泡菜配甘薯、拉面配紫菜饭团,这些看似奇怪的组合,吃起来还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