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祥,踏足天山,勇攀高峰之旅
《天山行》是中国著名作家郭荣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20世纪6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屯垦戍边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拼搏,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新疆天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兵团人在那里扎根、奋斗、成长的精神风貌。同时,小说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
《天山行》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成为反映新疆屯垦戍边题材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
相关内容:
一个长达40年的梦——有生之年,走一趟天山,终于实现了。那是2015年的8月,在入伍40 年,重回老部队探望时,一位曾经在五师服役自主择业后在库车创业的老战友,帮我们圆了梦。他的建议是,先游博斯腾湖,然后从库尔勒出发,沿通往伊犁河谷的218国道,到那拉提,左转进入独库公路,翻越天山,到达南麓的库车,整个行程5天。他的安排,正合吾意。他从库车,我们三个战友偕全家,共十人,从乌鲁木齐,双向开进。他先到,湖畔会师,我们很有感慨。我们都是南阳人,同年兵,1974年底入伍后,所在部队都驻扎在天山脚下,都有十多年军龄,和天山有着很深的感情。转业后,他在区政府部门干到局长级,后被派往新疆开设办事处,期与新疆合作共营。他陪内地客人走新疆次数多了,这一次,六十之年,一定要和我们一起过天山。他很看重战友情谊,特别注重这次旅游。望着面积一千六百多平方公里的湖水,苍茫茂密的芦苇,我自然想起,在舟桥连时,1976年和1977年,连续两次参加新疆军区在开都河组织的舟桥训练,都没能来看过湖。他说,这湖水,五分之四来自开都河。而河的源头,是天山。我们乘船,漫游,喂鸟,整整游了一天。他找了两台好车,两个好驾驶员,备足各样用品,精神抖擞地自任领队,带领我们这支队伍,从库尔勒出发了。第一站,是三百多公里外的那拉提。8月的新疆,气候宜人,我们都穿白短袖衬衣,扎腰,一身当年军人装束。车过一大坂,看到百多米外的坡头处,地上是一片片的草和戈壁,是一堆堆深厚的雪。风虽然刮得呜呜响,我们几个老兵还是要求停车,呼哧呼哧爬到高处,每人弄了个雪球,掐在手里,以近处雪地和远处雪山为景,匆忙照相,尽快钻进车里避寒,留下了老年人着夏装,山巅玩雪的狂傲劲儿。我的部队驻在昌吉庙尔沟,是天山腹地。到部队的第一天,醒来集合,望到陡峭的山头上,是白雪在天上,青松盖岩壁,在家乡的平原上就从没见过。第一次见山,留下的印象,是神奇。这儿有山,山有民,二者之间,是些什么样的关系呢?以后岁月里,我慢慢觉得,天山就像一位新疆老父亲,他挑着担 ,北坡是一筐沙,南坡也是一筐沙。他用雪水、用树木,滋润了土地和百姓,用白青红黄的色彩,养了百姓的眼。山脚下的各族儿女,穷也会歌,富更会舞,天生的歌舞之乡。尤其是新疆和平解放之后,驻疆的十多万官兵,转业为兵团,在天山南北,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保卫国家,发展新疆,立下汗马功劳。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把无私奉献写满天山。我作为军人,在天山里服役二十年,应该了解天山,了解天山军民的历史和未来,了解中国的山文化。因此,一定要在有生之年,走一趟天山。遗憾的是,那个年代,路不好走,经济疲软,也没有旅游潮。我只能望山兴叹。所以,晚年能有这次天山之行,圆一辈子的梦,激动不已。感谢好时代,感谢好战友。过和静、巴伦台,我们朝西挺进。山环水绕里,到了那拉提,我们在那儿吃了一顿民族餐。坐在山间的木屋里,看着挂毯似的绿坡,听着哗哗的水声,还有前后飞来飞去的蜜蜂,仿佛离开了现世,享受超然物外的舒缓和宁静。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转进独库公路。独库公路从独山子到库车,全长561公里,翻越天山,比原路少了一半。这条路,全段在天山深处穿行,有4座大坂,280多公里海拔在2000米以上,1983年通车。为修这条路,解放军一部万余官兵,用10年苦战,168官兵的生命,还有几千人的伤残,换来一条巨龙盘卧天山。从那拉提到库车有300多公里。我们坐在车里,两手抓住扶手,一路很少吭声,偶尔一撇上下多层的公路,赶快目视前方。我能想象出当年修路的艰苦画面,衷心向他们致敬。傍晚,我们到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按领队意图,当夜宿在大草原的蒙古包里,体味空旷之美,天地之大。这种感受,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是难有的。浸润在天山这样的大自然环境,多出英勇的骑手,多出不畏艰险的汉子。天山人刚强的性格,是由风雪高寒养成的。次日早晨,我们到了大草原上的九曲十八弯。据说是电视剧《西游记》通天河的取景地。人们说,夕阳西下之时,立东方西望,能在曲曲折折的河水中,看到九个太阳。我们虽等不到那个时候了,但却知道,这是开都河的发源地。天山脚下,有多少人喝的都是天山雪水啊!再前行,过小龙池、大龙池,然后是库车大峡谷。当地人称它叫“克孜利亚”,意为“红色山崖”。两侧崖,像一簇簇燃烧的火焰,让心热烈起来。由北向南,一趟天山脊背的翻越,心里是一场由海水到火焰的变化过程。到库车第一天,参观了与岁月守望的库车王府和少数民族民居,看了大馕的烤制过程。领队还意犹未尽,第二天,他又领我们进了新和县的天籁加依村。这是一个维吾尔族人的乐器生产基地,专门生产维吾尔人用的各种乐器,其类之全,工之细,能很快引发你对这个歌舞民族的敬仰。总要分别的。他一一车站、机场送别,对每个人的话是:招待不周,还请原谅;有时间再来、早来,趁我还能跑时。天山之行,已过多年,但我一点儿也没忘。肯定地,他会一辈子在我脑海里扎根、发芽、开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