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探寻刘禹锡笔下神秘矮峰,天中山之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探寻刘禹锡笔下神秘矮峰,天中山之旅"/

让我们循着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绝妙名句,一同走进他笔下那座独特而引人遐想的山——天中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的智慧与情怀"
这句出自刘禹锡《陋室铭》的千古名句,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评价事物不应只看外在的规模或形式,内在的品质、蕴含的精神或传奇故事才是其价值所在。山的高低并不决定其声名,只要有仙人居住、有非凡的故事,就能声名远扬,引人向往。这不仅是刘禹锡对自己陋室的自信写照,更体现了他一种超越物质、注重精神价值的审美情趣。
"天中山:一座“矮”得有内涵的名山"
当我们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视角来审视天中山时,会发现它恰恰是这句哲理的生动注脚。天中山,位于今天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境内,虽然从海拔和体量来看,它确实算不上巍峨高大,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矮”的山。然而,正是这份“不高”,让它更显独特,也正因为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说,才赢得了“天下之中”的美誉和千古传颂。
"为何是天中山?—— “天下之中”的地理与文化象征"
天中山之所以名扬天下,

相关内容:

天中就是指今日河南的驻马店,天中山就在驻马店市的汝南县。据《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

  由于此处地理位置特殊,周武王在此筑天中山一座,上置土圭,测日影考分数以此为正。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碑文至今尚在;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登天中山、游南海寺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不朽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语道出了天中宝地的钟灵与神奇。


  天中之地风景秀美,人杰地灵,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中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资源。

  “天中山,三尺三,来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这是流传于汝南民间的歌谣。有点夸张,但很传神。“三尺三”,极言山小;“登天”,也反映了天中山与天地通灵的神秘。的确,天中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它只是一个标志,一个象征,或者说一种图腾。


  天中山,亦名天台山。在汝南城北

  1.5公里处,占地约800平方米,3米多高,上土下石。《重修汝宁府志》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山。”《读史方舆纪要》也有“天中山在府城北三里许,自古考日影,测分数,以此为正”的记载。由此可见,天中山,非自然造化之功,而是人工构筑的日咎测影和观察天象的地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天中山闻名,因为它是天下最中的标志,还是唐代大书法家、政治家、爱国老人颜真卿的尽节地,并存有他的绝笔


  “天中山”碑文。天中山大门两侧镌刻着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书写的对联“天中山圭影千古运转,颜鲁公气节万世长存”,很能概括天中山的文化内涵。


  唐朝建中年间,汝南是蔡州府治所。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拥兵自重,自立为王,对抗朝廷。他以蔡州为据点,占许昌、攻开封、围汝州,侵占中原大片土地。德宗皇帝下诏,派年逾七旬的三朝元老、太子太师颜真卿到蔡州宣慰,李希烈软硬兼施,逼颜真卿给他当宰相,颜公宁死不屈,被囚禁在龙兴寺,后被李希烈的宦官缢杀。颜公临终前,在龙兴寺写下了遗表、墓志铭及“天中山”三个雄浑铿锵的大字。

  天中山碑不仅表明了颜真卿渴望平定中原、江山终归一统的愿望和忠贞报国的浩然正气,也因此使这座天下最小的山更加扬名。

  

发布于 2025-10-15 18:57
收藏
1
上一篇:阴阳天是什么天?巧克力山好吃吗?地理十问十答来了 下一篇:郭荣祥,踏足天山,勇攀高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