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有约丨夏至的“至”,探寻夏至之“至”的奥秘

星空有约丨夏至的“至”,探寻夏至之“至”的奥秘"/

“星空有约丨夏至的“至”是什么“至”?”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汉字“至”的含义和夏至的由来。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夏至的“至”是什么意思?"
在夏至这个词中,“至”字的意思是"“极”、“顶点”"。
"极、顶点:"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至”在这里表示到达了白昼时间的顶点、太阳高度角的顶点,也就是达到了极致。 "到来:" 虽然“到来”也是“至”的一个意思,但在夏至的语境中,更强调的是“极”、“顶点”的含义,因为夏至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节点,标志着炎热夏季的到来,白昼时间达到最长。
"为什么夏至的“至”是“极”、“顶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白昼时间:" 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从日出到日落,时间跨度最大。因此,“至”字形象地表达了白昼时间达到了一年中的顶点。 2. "太阳高度角:"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即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这意味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给人

相关内容:

6月21日10时42分迎来夏至。这一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从天文学角度看,夏至的“至”是什么“至”?这一天又有什么未“至”?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在天文学上,夏至是指太阳在天球上运行到距天赤道最北处的时刻,此时太阳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正午时太阳最高,垂直物体的影子最短。

尽管夏至时北半球白昼最长,但一年中最晚日落通常不在这天,这是因为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存在差异。王科超解释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依据的真实太阳运动时间称为真太阳时。在真太阳时系统中,夏至日确实是日出最早、日落最晚的一天。然而,由于真太阳时的不均匀性,我们日常所用的是以假想的太阳平均运动为依据得到的平太阳时。如此一来,每天都有均等的时长,即24小时。

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之间的差值叫均时差,它的存在使得夏至日当天通常不会出现最晚日落。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且存在黄赤交角,均时差数值在一年中不断变化,其差值在负14分钟至正16分钟之间。“以北京为例,一年中最晚日落通常在6月底。”王科超说。

此外,在夏至前后,北半球白天的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多,但夏至时的气温并非一年中最高。“考虑到地表热量收支的累积效应,一般在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地面吸收的热量仍然大于它所放出的热量,地面温度还会持续升高。直到处暑节气前后,地面散发的热量开始大于其吸收的热量,温度才会逐渐下降。”王科超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人会通过观察日影的长短变化来判断时节变化。“立竿见影”这一成语便与之相关。“对于地处北回归线地区的公众来说,夏至日则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有趣现象。这是因为在夏至日正午时,太阳位于天顶,阳光垂直地射向地面。”王科超说。

策划:孙闻

记者:王珏玢、朱筱

海报制作:徐湛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江苏分社联合制作

来源: 新华网

发布于 2025-10-15 15:28
收藏
1
上一篇:有一种草叫“夏至”,你见过那独特的绿意吗? 下一篇:星空有约丨夏至的“至”,探寻时间的极致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