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文章巨匠,百年风神传世经典

欧阳修,文章巨匠,百年风神传世经典"/

“文章师百世,百世传风神” 这句话是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极高的评价和赞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
1. "文章师百世 (Wénzhāng shī bǎi shì):" "文章 (Wénzhāng):" 指文学、文章,特别是散文和诗歌。 "师 (Shī):" 作为老师、效法的榜样。 "百世 (Bǎi shì):" 指极漫长的时间,代指后世无数代的文人。 "整句意思:" 欧阳修的文章是后世无数代文人的学习典范和老师。他的写作风格、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为后人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2. "百世传风神 (Bǎi shì chuán fēng shén):" "传 (Chuán):" 传播,流传。 "风神 (Fēng shén):" 指文章的精神风貌、气韵、格调、意境和作者的人格魅力。这是比具体写作技巧更深层、更本质的东西。 "整句意思:" 欧阳修文章中所蕴含的那种独特的风格、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能够跨越漫长的时间,流传百世,被后人所感受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新华社南昌11月12日电(记者熊家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在《诲学说》中提及的名句激励着一代代庐陵人好学奋进。在江西省永丰县,如今不少学校墙面上仍贴着这句警语。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家,祖籍江西永丰县。他幼年丧父,家庭生活拮据,买不起纸笔。为了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母亲郑氏便用芦苇秆做笔,在沙地上写画教他认字习文。

由于自幼接触诗赋文字,勤学奋进的欧阳修年纪轻轻行文就见笔力。后来欧阳修以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宋神宗御题赞其“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

欧阳修文风平易近人、言简意赅。写《醉翁亭记》时,原稿开头写滁州四面环山,东面有什么山、西面又有什么山、南面是什么山、北面又是什么山。后来欧阳修觉得太过啰嗦,便反复删减修改,最后只剩“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作为开头。

永丰县欧阳修后人欧阳勇介绍说:“欧阳修写文章言语精炼但寓意丰满,和他推崇简单朴素、摒弃华而不实的行文理念是相呼应的。”

“经世致用,穷而后工。”欧阳修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不要泛泛而谈。在嘉祐年间,文坛流行晦涩怪僻、内容空虚的“太学体”古文。为正文风,欧阳修担任主考官主持科举考试时,要求考生写平易自然的古文,严拒行文华而不实者,成功选拔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一批优秀人才。

欧阳修领导的北宋古文运动开创了一代新文风,为后世文坛提供了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体。他秉持平易自然又寓意深刻的行文风格,文章道德深深影响了一代代庐陵人。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意思是说,祭祀再隆重都比不上赡养时出些绵薄之力。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祭文名篇《泷冈阡表》,如今一座两米多高的泷冈阡表碑矗立于永丰县沙溪镇西阳宫,是欧阳修留给故乡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永丰县梁坊桥村,“厚养薄葬”成为当地新风尚。“现在一场‘白喜事’花费不过千元,不像以前大操大办,费钱费力。”村民洪兆明说,给父母更多陪伴和关心,比办风光的葬礼好。近年来,梁坊桥村大力发展中药材和苗木种植,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成为生活幸福、环境秀美的新乡村。欧阳修,当无憾矣。

发布于 2025-10-15 15:13
收藏
1
上一篇:行走三湘之旅,探寻德山之巅,感悟山有德韵 下一篇:南台,探寻大山深处的宁静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