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将至,除了传统习俗,这些独特风俗你了解吗?

小年将至,除了传统习俗,这些独特风俗你了解吗?"/

哈哈,小年确实是很多习俗开始的重要节点!除了大家比较熟知的“扫尘”(扫房)、“祭灶”(祭灶神)、“剪窗花”、“贴春联”、“吃灶糖/年糕/饺子”等,我还听过一些可能不太普遍,或者在不同地区、不同家庭有所差异的习俗:
1. "洗浴理发 (Xǐ yù lǐ fà - Bathing and Haircutting):" 有些地方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认为在小年前后洗头、理发可以扫除晦气,辞旧迎新,讨个好彩头。洗浴也是同样的道理,清洁身体,迎接新年。
2. "祭拜水神、土地神 (Jì bài shuǐ shén, tǔ dì shén - Worshiping Water God and Earth God):" 在某些地区,小年除了祭灶,还会祭拜水神和土地神,祈求新的一年水路通畅、风调雨顺、土地丰饶。
3. "祭拜祖先 (Jì bài zǔ xiān - Worshiping Ancestors):" 有些家庭会在小年这一天,祭拜祖先,摆放供品,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并祈求祖先保佑。
4. "吃特定食物的习俗 (Chī tè dìng shí wù de xís

相关内容:

“二十三,糖瓜粘。”随着农历小年的来临,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对于小年,人们的印象可能是祭灶、吃糖瓜等。另外,不同的地方,小年日期也有所不同。

小年日期也会有不同

小年,通常是指扫尘、祭灶的日子。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等说法。

资料图:迎新春送春联活动。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谈及小年日期不同的原因,民俗专家王娟称,古代皇家会修历法,一般里边会有类似哪一天是小年这样比较明确的说法。但具体到每个地区,出于实际需要,当地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时间久了,难免出现日期不统一的情况,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她认为,中国的“过年”前后持续的时间很长,就会有一些标志性的日期。不管小年是哪一天,都表达了对庆祝活动阶段性的区分。过小年,代表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心愿。

“祭灶”有何讲究?

小年时,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祭灶”。

王娟介绍,在古代,“祭灶”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它是五祀之一。后来,祭灶的习俗越来越普遍,而且官方和民间都要“祭灶”。

她表示,俗话说“官三民四船家五”,说的是旧日官府在腊月二十三“祭灶”。民间是二十四“祭灶”,船家是二十五“祭灶”。因此,在很多地方,“祭灶”的时间并不统一。

在民间传说中,“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负责监督一家人一年的所作所为,并在小年时上天向“玉帝”禀报,以定赏罚。

依据风俗,人们要在小年“祭灶”、送走“灶王爷”。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人们担心“灶神”打小报告,于是便与其套近乎,俗称“媚灶”。给“灶王爷”供灶糖时祈祷“辛甘臭辣,灶君莫言”,期待他上天后能多说好话。

资料图:农民舞龙队开展舞龙走村传统民俗活动。(航拍) 赵春亮 摄

王娟解释,“祭灶”仪式夏代就有,汉代以后才固定成为小年的习俗之一。

“忙年”开始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从此时到除夕,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闹。

比如“扫尘”,类似于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准备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不仅如此,在此期间,大人、小孩也要洗澡、理发,清清爽爽。人们认为,这样也有“辞旧迎新”的意味。

在那些准备过年的活动中,剪窗花、贴窗花也很有意思。比如,窗花的内容包括喜鹊登梅、燕穿桃柳、莲(连)年有鱼(馀)等,也会有各种戏剧故事。

此外,小年之后的一系列民俗活动都强调了“参与感”,意为人们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忙碌,共同期待团圆美满。(记者 上官云)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布于 2025-10-13 15:43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小年到底是哪一天?传统节日习俗大揭秘 下一篇:探寻小年习俗的起源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