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当太白映千古,诗意山水共长歌

西当太白映千古,诗意山水共长歌"/

"西当太白" (xī dāng tài bái) 是一句著名的诗句,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
"西 (xī):" 指方向,西方。 "当 (dāng):" 在...对着...的位置;位于。 "太白 (tài bái):" 指太白山,也就是今天的"秦岭山脉的主峰——华山" (Mount Hua)。
"整句诗的意思是:" 在西边,面对着太白山。
这句诗在《蜀道难》中是用来形容蜀道的艰险和险峻,它点明了蜀道地理位置的险要——西出秦岭,正对着高耸入云的华山。
所以,"西当太白" 主要指"位于太白山以西的位置",并且常用来"代指险峻的蜀道入口或秦岭山脉西段的险要地段"。它也成为了形容地势险要的典故。

相关内容:

太白云海

西安以南、以东、以北的山都拍过了,那么西边的山是什么山呢?确实一直没有搞明白,从古籍中找依据。《山海经.西山经》,以华山为基点,华山以西,由近及远写了不少山,符禺、石脆、英山、竹山、浮山等。多为神话,并不符合我心目中的西山。

高山杜鹃

打开地形图,西安西边还是关中平原,并没有山。再往西就是宝鸡了,宝鸡以西就是陇山,西北方向是六盘山,西南方向还是秦岭,主峰为太白山。以前在庆阳上学时,过年从西峰坐大巴回天水,自然要路过陇山或者六盘山,可惜穷学生没有相机,遗憾没有留下照片来。李白有诗: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如果说西安以西的山峰是太白,那就很有写头了。

太白醉卧

太白山曾三次易名,魏晋之前称惇物山、太乙山。《汉书.地理志》记载,太白山的得名是因为:“冬夏积雪,望之皓然。铜铁玉章可取,万民可仰足也。”《水经注》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录异记》称其为金星化身,即《西游记》中的太白金星:“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

太白泼墨

想当年,李白登太白山,写下了《蜀道难》,不少名句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太白山的鸟道、还有剑门关的猿猴道,因李白诗而得名。独游太白山,到了泼墨山,山上有不少像墨汁一样的痕迹,据说是李白泼墨写诗而成。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附会,但李白号太白,又是“谪仙人”,我心目中把太白山当作李白来读。李白还有首古风,把太白山当作归隐求仙的归宿:“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吾将营丹砂,永世与人别。”

高山小道

白居易行走在傥骆道,与友人王质夫同游秋山,远看云雾中的太白山,诗兴大发,写下了:“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今日勤王意,一半为山来。”我为了登上秦岭主峰,曾二上太白山。第一次在天圆地方之处,看到了“太白佛光”。第二次是五月份上去的,山上大风大雾,啥都看不见。偶尔云开,露出几秒群山,确实有“云破千峰开”的感觉。

云开雾散

韩愈的长诗《南山》中提到:“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闲篷。”他曾泛舟昆明池赏荷,放眼远方,看到了太白山:“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玉山前却不复来,曲江汀滢水平杯。我时相思不觉一回首,天门九扇相当开。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他把终南山、太白当作仙山,颇有归隐之意。

太白佛光

宋仁宗嘉佑六年,苏轼初入仕途,任凤翔府签书判官。为解关中大旱,拯救民众,拜太白山神祈雨,祈雨成功后,写下《喜雨亭记》等作品。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太白仙石

太白山神为什么管降雨呢?我在西安碑林看到清康熙年间的《太华全图》,它的来源也与求雨有关。康熙三十九年夏,陕西按察使副使贾鉝为求雨而登太白山,归来后刻此图,并撰《太白山祷雨记》。记中说,“又太白长庚星也,令行者金,金生水源者,故祷必有雨,理或然也。”他进山后,果然下雨,犹如神助,因此刻石纪念:“雨乎!雨乎!太白之为乎!余不敢没也。及绘图刻记于石,以示来者。”

这也太神奇了吧!

发布于 2025-10-13 13:58
收藏
1
上一篇:太白风华,你要写太白,就不能只写太白 下一篇:维生素ABCDE大揭秘,究竟有何区别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