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两个字,扔在中国人的心里,好像一直有份说不清的分量。古人常说百鸟之王,羽翼铺展,竟能遮天蔽日!凤是雄,凰是雌,这事没什么悬念,就像东升的太阳和夜里的月亮分得清清楚楚,但又总被混成一体叫作“凤凰”。你大概也想不到,这只神鸟的名字其实还有点绕,凤、凰、丹鸟、凤皇,说得人头大,可它的本事却一点不糊弄人。到底,凤凰是哪来的?有人信,是嫘祖琢磨出来的;也有人讲,是女娲一拍脑门儿捏出来的,还说见过鸟和时间打架,稀奇不稀奇?

轩辕黄帝当年合三部落、七十二小部落,气象多大自不用细说。龙的图腾生出来,就成了整个联盟的标志,可小部落各有想法,有的图腾还不服管教。这当口,嫘祖站了出来。她没说废话,直接集齐孔雀的华丽、天鹅的体态、金鸡的力量、金山鸡的尾羽,还添了点金雀的光彩,东拼西凑,一只大鸟拔地而起,凤和凰,一雌一雄,分别代表着剩下的部落。这意思,融合?还是抚慰?谁知道,总归是让图腾一事风平浪静下来了。但话说回来,女人的创意,有时候比男人执着多少倍。有人就不认这个理,说凤凰不是嫘祖捏的。
《山海经》里头,女娲又成主角,不管你信不信,她照着鸟的模样弄出双鸟,凤和凰,比肩而立,一个掌白天,一个主夜晚。你还别觉得玄虚,古人说,这就是日夜更替的力量。白昼,凤出场,浑身耀金,比太阳都精神。入夜,凰踏月而归,羽毛烁银,没人能忽略她的存在。这种阴阳双宿,能把大自然的律动说到骨子里,也怪厉害的。有谁心里,没盼过那种绝对的和谐?可,现实哪有这么对称。

再拐一个弯,《淮南子》讲究起谱系。飞龙生凤凰,凤凰生鸾鸟,不知不觉种类多了起来,像家里长辈推着孙子一代代数过去。到了《大藏经》,应龙生凤凰,传下来成了一种神圣的嫡系。龙与凤,原本就是一家的?不一定,有的版本说凤凰先,有的说后,搞不清。但是,书里每一句,都让这只大鸟,变得越来越不平凡。千百年来,被反复讲述,始终站在最高的位置,谁也撼不动。历史有什么稳定的东西吗?我看也不是全对。
左边是神话,右边是祖宗。楚人那边,早早定下和凤有关的信仰。祖上祝融,既是火神又能掌控雷电,说到底,凤凰在他们眼里就是天地的不死灵。汉代书里写,祝融的精魂化鸟称鸾,就是凤凰。图腾的事儿,不外乎是“我们祖上多厉害”,用凤来做总号召,那就是集体认同感了。楚地遗址出土的人首鸟身、蛇身,杂糅复杂,让人怀疑到底是爱哪一种动物多一点。可不管谁主谁次,凤已经成了他们系族的代言人,这种归属归根结底其实蛮神秘也蛮现实。你说好笑不?有时候所谓的图腾都是编给后人壮胆的。

另外一边的殷人也不甘落后。他们以鸟做图腾,所尊凤凰自也是家风传统。不止如此,凤凰还是有进化路线:鸾从凤配而成,凤凰又是鸾的前身。这个进化论怎么看呢?有点像现在的生物学,又完全不按概念出牌。反正,他们信这个,就是信得死死的。凤凰出现,礼仪、祥瑞、权力都上身。其实总有人愿意相信什么巨大能力总在远方守着自己,这种心态古今都一样。信和疑,好像水火不容,其实转念就换了种说法。
总讲到这里,有点绕,再说形象。凤凰在古书里,从来都是美得真实又不真实。《禽经》里,凰、龙、鱼、燕、鸡、鹃七种元素全合在一身。头戴王冠,背负鳞甲,心里还有盾牌。羽毛像彩虹一样铺开,阳光下金光灿灿。飞起来,像天鼓响,鸟儿全都跟着跑。这些描写,太夸张?也许吧。但如果你看过《诗经》,也就明白,古人对凤凰的渲染,非是现代人能体会的。他们愿意相信一个又一个的美好意象被串在一只神鸟身上,而且百看不厌。

凤凰的叫声,婉转悠长,停在山岗像诉说过往。配上朝阳,配一棵梧桐,自然的美和想象的神,都混在一块儿。这么多年下来,能有多少人真的知道,凤凰的本事呢?看似谁都懂,其实谁也没见过真身。别人描述起来头头是道,我倒觉得,大部分人只是满足于传说拼成的“拼图”吧。
而凤凰的象征意义,更是五花八门。一提太平盛世,凤凰成了天降祥瑞。甲骨文里,凤字与风同源,意味灵动无处不在。凰字关乎皇权,层层叠加的意义,仿佛整个国家的气数都要绑在这只神鸟身上。逢年过节、国泰民安的光景,就总觉得凤凰要飞一圈才算圆满。这种思想延续至今,不见得每个人都真相信,但至少不觉得违和。可到了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历朝改元、盛世开端,凤凰之说格外流行。是心理慰藉?也是文化惯性。有趣的是,有些时代明明风雨如晦,官方还要大肆宣扬“凤凰现世”,不知道为了给谁壮胆。

皇权的事情,总归离不开凤凰。《史记》没细说,青铜器上的凤纹、玉佩、织物上的五彩图腾,从先秦到明清数不胜数。渐渐地,只有皇家能用,普通百姓动都不能动。后来龙凤配合,再分阴阳,皇后用凤,皇帝用龙,本质就是权力和血脉的交叉运作。严格点说,凤到底是阴、还是阳,其实古人观点还时常自相矛盾。有人说凤凰阴柔,也有人偏说其为阳气的化身。名字街头巷尾起得多,却没人质疑这一套说法还挺牢。好多民间故事里,凤跟爱情又挂上勾,好像她只属于家庭与温情。皇权一头、爱意一头,不怕分不清吗?
更有甚者,凤凰是长寿和吉祥的代表。它羽毛五彩,每片羽毛都带着不老的希望。《山海经》里说,凤凰能活上千年,还能火中重生,成了永恒的美好象征。人们喜欢借凤来把自己的情感和愿景——吉祥、夫妻和睦,或者福寿安康,全都赋予在一只神鸟身上。说心里话,多少有点自欺的成分。可是没有人不喜欢活在这种自欺的美梦里,不是吗?倒是有人说,凤凰太美了,美得不像真的,这样的东西,还是在传说和图腾里出现才合适。

再转回礼制。《山海经》不厌其烦讲,凤凰的部位分别对应德、义、礼、仁、信。你信吗?总有人愿意信。古时皇帝的龙袍绣凤凰,礼器上画凤凰,哪怕一个小小的花纹,都要规定得清清楚楚。这未免太古板,这也未免太有仪式感。有人觉得,这不过就是统治阶级“装神弄鬼”,用神鸟镇住百姓的心。也许是,可能不是。反正大家都习惯于让美德挂在某只遥远的鸟嘴上,自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现实中的道德教化,其实远没有凤凰来得直接和有效,不用一字一句讲明白,有时图案和意象就够了。
到头来,凤凰成了一种“只可意会”,难以拿捏的存在。它既是古人幻想里的极致,也被实实在在地用来打造权威、书写传奇。大到国事家国,小到巷口百姓,人们用她代表和平、希望、爱情、德行。这条线拉得太长,早就没有个准确的答案。就像你走进博物馆,看见青铜上的凰纹、画卷里的霓羽、现代婚庆的红绫,都在讲同一个故事,却没有哪一个是真的“本体”。反倒是——你愿意信什么,就是什么。

这就是凤凰,活在千万人的心里,飞得高,也落得实,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也许下一个还会有新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