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济南泉水恒温18℃,唤起你对这片纯净之地的热爱

文化中国行,济南泉水恒温18℃,唤起你对这片纯净之地的热爱"/

这是一个很有意境的标题,融合了“恒温18℃”的独特体验和“济南泉水”的清纯意象。我们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创作一些内容,比如:
"版本一:偏向短视频脚本/社交媒体文案"
"(画面:清晨或雨后,济南老城区的泉水,如珍珠般汩汩冒出,清澈见底。)"
"旁白/文字:" “热爱恒温18℃的你,是否也向往那滴答滴答,清纯甘冽的济南泉水?”
"(画面:特写泉水,阳光下波光粼粼。)"
"旁白/文字:" “每一滴,都仿佛被时光精心调校,恒温18℃,是济南独有的馈赠。它不温不火,清澈纯粹,恰如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温润而有力量。”
"(画面:泉水汇入池中,市民或游客取水、饮用、嬉戏。)"
"旁白/文字:" “从趵突泉到黑虎泉,这股汩汩清流,滋养着济南人,也滋养着每一个慕名而来的旅人。来济南,尝尝这18℃的泉水,感受那份独特的清纯与自在。”
"(结尾画面:泉水特写,定格,出现文字:文化中国行,品味济南泉韵)"
"版本二:偏向文章/深度介绍"
"标题:文化中国行丨恒温18

相关内容:

最近,包括趵突泉、大明湖等在内的“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刚刚经过整体升级改造。“一湖一环”绿道联通工程竣工,透湖透绿,济南古城与大明湖无界融合。一起去看看山东济南的泉和湖、城与人。

视频加载中...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因三窟并发、声若隐雷、势如鼎沸而闻名。

趵突泉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距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记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

济南文旅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 张利:“趵”字就是跳跃的意思,“突”是一个象声词,“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 在最鼎盛的时期,趵突泉喷涌能够达到半米高。

济南市文化学者 张继平:济南的地势是南高北低,南部山区石灰岩渗水,北边火成岩不渗水。泉水汇集到这个低洼地带之后,就喷涌而出。济南的泉水有个特点,形态是喷涌的,生生不息。

阡陌交错,远处鹊山、华山遥遥相对,“波涛声震大明湖”是今天与古人的共鸣,千年同守趵突泉。

济南文旅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 张利:双御碑,康熙、乾隆同时把御笔题在一块碑上。乾隆皇帝的诗:“拟唤天龙醒痴眠,今宵一洒功德水。”大旱,他亲自在趵突泉畔进行求雨。可以看得出来,趵突泉在历史上确实是有几次停喷的状态。

金线泉两股泉水相拥,聚成一条水纹,阳光照耀下变成一条金线,透着“云依美藻争成缕”的灵气。

白石泉点点白石、汩汩气泡与小鱼嬉戏,多了一些水草如碧、醴泉甘美的畅快。

月牙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中喷涌水位最高的泉,它喷涌时济南七十二名泉都会喷涌。泉石相映,石窦喷涌,满是千泉竞涌的独绝和壮阔。

七十二名泉、1209处泉水成就了济南的独一无二。泉与人相伴相生,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也让这座北方城市的生活充满意趣。

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于瑞桓:济南人是因泉而有家,家里面没有泉,门口也会有溪水,泉溪相通。这是济南泉水的一个特色,清泉石上流。这个非常有意思的是,苏辙有一首诗,“日暮牛羊饮道边”,说明我们的水在马路上都有,可见泉水很多。

在黑虎泉泉水直饮点,当地市民和游客拿着大大小小的瓶子接水饮用。这里的泉水常年恒温18℃左右,清冽甘甜。

千泉汇聚成就了大明湖江北独胜的奇绝,也有“蛇不见,蛙不鸣,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趣闻。因为水鸟多,水温低,大明湖看不到蛇,听不到蛙鸣。下雨不涨水,干旱的时候湖水也不干涸。

大明湖扩建改造后,总面积达103.4公顷,水面面积达57.7公顷,水深平均2-3米,泉水湍流。平均10天,大明湖就会整体换一次水。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在北方山水的气韵之间,山、泉、湖、人相伴相守,也成了泉城最特别的文化景观。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 贾林 济南台)

责任编辑:张宁

发布于 2025-10-13 07:12
收藏
1
上一篇:警惕语言差异!别再把“热水”误说成“hot water”,老外可能会误会 下一篇:“汨”与“汩”,读音差异与意义辨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