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南宋时期,武夷山成为中国南方文化中心
一时间名儒荟萃、高僧云集、羽士毕至
儒释道三教互融共存、相得益彰
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闽邦邹鲁武夷山以“闽邦邹鲁”著称于世
自古为文人雅士所憧憬
南宋时期,被称作后孔子的
一代理学巨儒朱熹在武夷山结庐讲学
倡道东南近半个世纪
他继承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把当时的武夷山推到了
“执全国学术之牛耳”的文化巅峰
从而确立了武夷山儒教的文化地位
元、明、清时期
以熊禾、王阳明、李光地
为代表的理学大师都先后来到武夷山
讲学、游览、寻访先贤遗迹
留下诸多著述、诗词、题刻
朱熹作为理学之集大成者
在武夷山三教文化皆兴之际
通过融会道禅文化,成就其朱子理学
朱熹园
王东明 | 摄
武夷山“朱熹园”(武夷精舍)
是以纪念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
为主题的纪念馆

王东明 | 摄
纪念馆用文字、图片、实物
简介了朱熹的生平
突出展示了他在武夷山自童年受教
直到中年著述、老年办学终成大儒
的不平凡经历,还通过图片、文字
简述了他的学说贯通古今
远播海外的盛况

王东明 | 摄

王东明 | 摄
纪念馆里模拟当年朱熹讲学的场景
收藏有朱熹流传下来的文集
供游客们参观了解
ps:纪念馆在武夷宫内,2022年12月31日前免门票哦!

图 | 小红书 | 叶子
兴贤书院
位于五夫里三市街之籍溪坊(现兴贤村)
朱熹当年曾在该书院讲学授徒
所谓“兴贤”,即寓有“兴贤育秀”
书院内陈列了五夫里
历代名人如刘子翚、朱熹等先贤遗迹
和墨迹等有关文物和图片等
使五夫里昔日的文化昌盛
理学繁荣之风貌得以重视

图 | 小红书 | 叶子
如今的兴贤书院也是去五夫旅游的必逛景点啦ps:全天免费开放,可以随时去打卡哦~
佛音袅袅自古名山僧占多
佛教至唐武德元年便传到武夷山
自此武夷山佛教盛行,寺庙渐多
仅唐天宝至后晋天福年间
兴建的寺庙就达20多座
佛教文化逆势潜滋暗长,寺庙遍地开花
出现了以扣冰古佛为代表的一批高僧
南宋时期,武夷山更是高僧迭出
仅被记载在佛教名籍
《五灯会元》中就有近10名
清代,武夷山佛教大复兴
在景区碧石岩、虎啸岩、慧苑、竹窠
弥陀岩、天心岩扩建了佛寺聚集了
一批颇有造诣的高僧
清初居武夷山50余年的
铁华上人杖锡京师传播佛法,声振朝野
确立了武夷山作为
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的地位
天心永乐禅寺
图 | 静象菩提
天心永乐禅寺位于武夷岩茶正岩核心产区
“三坑两涧”区域的天心岩上
是武夷山风景区内最大的佛寺
百亩茶园分布其周边,梵音清越
薄雾缭绕,沐浴吉祥和瑞之气

图 | 静象菩提
“天心永乐”蕴藏禅语“天心明月”
“回向菩提”和“极乐世界”的寓意
始建于唐贞元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期间多次圮毁、重修
1985年重修后对外开放
相传,唐末古佛扣冰曾驻足此地修身
南宋大儒朱熹也曾造访这里问禅

图 | 静象菩提
建筑布局有山门、天主殿
大雄宝殿、观音殿
香客斋堂和客堂、禅房、僧寮等
寺院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可容纳僧人100余人
其风格与自然景观相容
为仿宋垂檐建筑
这里群峰峭拔,古树参天
禅寺内梵音清越
钟鼓齐鸣,处处充满禅的玄机


图 | 静象菩提
如果偶感心烦气躁
不如去天心禅寺小住几日
吃斋问经,品一泡天心岩茶
偷得浮生半日闲
一切得意与失意,都将在此刻放下
是茶语,也是禅语
ps:天心寺位于武夷山景区内,沿途的风景也是美不胜收哦~
白云禅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慕名前来白云禅寺打卡
白云禅寺位于白云岩的峰腰
九曲筏游时骋目北望
可以看到构筑在溪北白云岩的
这座同名古寺庙

图 | 小红书 | 雪菊雪菊
寺庙傍崖临溪而建
形态犹如一座悬空庙
白云禅寺原名白云庵
明末清初,慈觉和尚游至此
将白云庵改建为寺庙
该寺巧借山岩筑寺,与山川大地为一体
远望像灵峰峰腰间的一团白云
寺内有弥勒殿、三宝殿、观音殿、祖师坛
各殿的后一半藏于岩洞中
前一半则利用山势用杉木支架
宛如空中楼阁
在寺内南望九曲溪上游
道院洲盘亘中游
对面火焰峰秀拔挺立
俯视星村镇屋宇楼台
栉比鳞次,风景独好

图 | 小红书 | 阿雅
建寺至今的数百年间,历经兴毁
至今仍香火鼎盛,信善不绝
寺内观音殿中的岩壁上
有乾隆年间留下的摩崖石刻"大观"

图 | 小红书 | 箫像
ps:
1.白云禅寺没有门票,想看日出的话,四点左右就要出发啦,一定要提前一天晚上预约司机哦!
2.寺里有早斋和午斋,有如果可以的话,给寺里带一些米面油粮,毕竟山路难走,采购一次不容易~
道脉流长武夷山道教文化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有许多神话传说
相传唐尧时代
彭祖率两个儿子来到武夷山定居
创道教炼养文化之先河
武夷君是武夷山先古文化的代表人物,汉代司马迁《史记》里记载汉武帝令祠官“祀武夷君,用干(乾)鱼”。
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著《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全国的道教名山概括为三十六洞天,武夷山为“升真玄化洞天”;宋代道教经书总集《大宋天宫宝藏》,把武夷山定为道教第十六洞天。可见武夷山在道教文化传播中的地位。
武夷山道教最具代表性人物当属南宋时期白玉蟾。据白玉蟾《武夷集》以及《武夷山志》等书记载,魏晋以来,先后有娄师钟、薛邴等著名道士来此隐居,留下众多修炼遗迹,如换骨岩、仙迹岩、仙浴潭等,可谓“崖崖壑壑竞仙姿”。于是一座座宫观矗立而起,其中最有名的有武夷宫、止止庵等。
武夷宫
图源 | 小红书 | 马哥
武夷宫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
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
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宫院
初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5年)
宋朝时扩建至三百多间
赐为“冲佑万年宫”
每年中秋在观中祭祀武夷君、皇太姥
现存两口龙井和万年宫、三清殿
已辟为景点

图源 | 小红书 | 李大星
万年宫现在是朱熹纪念馆
宫内有两株千年桂树,龙盘蛇曲
被称为“桂花王”

图源 | 小红书 | 清澈的小刘
三清殿现在是国际兰亭学院所在地
殿内有四块珍贵的碑刻:
忠定神道碑、洞天仙府、明龚一清
和现代郭沫若游武夷的诗题
武夷宫景区还包含
武夷山博物馆和购物街区
行走其中,仿佛穿越到宋代
也是众多游客的首选
ps:武夷山景区今年内门票全免,赶快来体验吧!
止止庵
图源 | 小红书 | GacN
止止庵是位于武夷宫后山的一座千年古庵
被称为中国道教南宗祖庭
前有水光潋滟,虎啸高耸
左右荫翳蔽日
被称为“不深而幽,不高而敞”的仙家胜地
是古人乘竹筏畅游九曲和入山门
观玉女峰、登天游的第一站
历来被视为“重洗仙颜”之处

图源 | 小红书 | 我是拉面啊
道家讲三十六洞天
止止庵便是其中的“第十六洞天”
取自“止其所止,止观止念”之意
门口赫然一副对联
“到此十六洞天方知天外有天当止则止
仰其百千仙道始悟道非可道应行便行”

图源 | 小红书 | 我是拉面啊
院内有一座易经阁
本地人会经常到此清心悟道
特别是冬天,院子里的寒梅
更是吸引一大波人前来拍照打卡
ps:顺着武夷宫一路向里走,幸运的话,你就会路过止止庵啦!
桃源洞道观
郑友裕 | 摄
武夷山桃源洞位于武夷山六曲畔内
此地穷极幽深,石崖相倚成门
复履婉转而入,石桥下溪涧流水
内忽平旷,日月放生潭布列洞口
四面环山,桃林片片
游览其中彷若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
也正因此得名“桃源洞”

图 | 阿辉带你游武夷
道观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
1990年,桃源道观获批准为对外开放宫观
福建省宗教局对道教重振十分重视
并介绍三名从中国道教学院毕业的
福建省籍道士到此开展教务工作
把桃源道观列为该省重点宫观之一

祝勋 | 摄
翻山而来,品茶悟道
武夷山的慢生活,实属妙哉
ps:每逢桃花盛开的时节,桃源洞的桃林更一道绝美的景色,千万不要错过哦~
武夷·禅修悟道逍遥游武夷山处处皆有“仙人”的痕迹
天游峰脚下的“通天桥”
“换骨岩”“更衣台”
白云庵寺边的“极乐国”“御仙台”
隐屏峰顶的“隐屏仙居”
大藏峰顶的“仙馆古堡”...
如果你想来禅修悟道逍遥游
那么,按照小编推荐的线路走一遭吧~

到辛弃疾、陆游主管过的武夷宫走走
拜访白云岩上,傍崖临溪而建的白云寺
到六曲畔内四面环山的桃源洞
绕着桃树转三圈
从水帘洞经牛栏坑虎寿摩崖石刻
到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
最后,到章堂涧北岸的慧苑寺
看朱熹留下的"静我神"木匾
和外墙上道教的八卦图

图 | 网络
ps:登山远足,一定要准备好充沛的体力哦~
来源丨武夷山旅游
武夷山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武夷山旅游"(ID:Szwy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