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深度解析黄鹤楼的意境与艺术魅力

中考古诗词鉴赏,深度解析黄鹤楼的意境与艺术魅力"/

我们来一起赏析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一、 诗歌概述"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这首诗借登临黄鹤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诗歌意境开阔,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流畅,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二、 逐联赏析"
1.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内容:" 诗人开篇便点出黄鹤楼的传说——传说中仙人子安乘黄鹤飞去,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了。 "赏析:" "起兴/引子:" 直接点出黄鹤楼的由来和核心传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缥缈、空灵、带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用仙人乘鹤归去这个典故引出黄鹤楼,神话起笔,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一个“空”字,从空间的角度烘托出诗人此时对于人去楼空,仙人难见的失望与遗憾之意。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从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因漂泊在外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汉阳平野中那棵棵葱翠树木,分明(清晰)可辨;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茂盛),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盈然、欣欣向荣、色彩明丽)的美景。

示例一:使用叠词“历历”“萋萋”,在韵律上对仗工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在内容上,突出了对景物特征的描绘,以树木芳草的葱郁衬托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示例二:选景典型生动,汉阳川、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展现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蓄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发布于 2025-10-12 11:13
收藏
1
上一篇:黄鹤楼,登临胜地,人气全国第二,魅力无限! 下一篇:跟着唐诗宋词的足迹,探访黄鹤楼的历史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