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发生的国航CA106航班发生氧气面罩脱落事件,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确实因为副驾驶吸电子烟,导致了误操作。
7月19日,民航局就此事件对国航实施了行政约见。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参加约见。
会议通报了局方对该事件的处罚决定,要求国航认清当前形势,眼睛向内,找准问题,坚持整改;认真开展安全整顿,以“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和“眼里不揉沙子”的态度,查找安全管理薄弱环节,扎实做好安全工作;扎实做好“三基”工作,增强安全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视运控保障,提高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运控队伍满足运行保障和应急管理的实际需要。民航局将成立督查组进驻国航,开展为期3个月的整改督查工作。
国航主要负责人表示,国航将深刻反省,端正态度,诚恳接受批评和各项处罚,把坚持“民航安全底线,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要求落实到思想认识、发展决策、生产运行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然而就在此前
却还有一波乘客
迟迟未等到道歉
“究竟飞机还能不能起飞?”“飞机为什么还没有到停机口?”“几点航班才可以正常起飞?”
7月8日凌晨,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一阵阵焦急的询问声正回响在C25登机口。
“抱歉,我如果清楚我就告诉您了”刚刚出现的国航服务人员给出了这样“轻松而随意”的答案,此时,距离预定起飞时间已超过8个小时。
CA1105次航班原计划于7日下午16:25起飞,17:55到达呼和浩特,登机时间刚好赶在晚餐时间,不过由于飞行时间短,乘客们多数没有用晚餐便赶到机场,准备扛到呼和浩特用餐,谁承想7日这一扛就是饥肠辘辘地苦等11小时。
15点50分,机场方面挂出了航班延误通知,离港时间待定,现场人员并没有做出更多解释及人员安排措施。
16点40分,手机APP端调整预计起飞时间为5点19分,机场并未给出通知调整。
17点25分,预计起飞时间再次调整,改为次日凌晨0点10分。
△国航只给现场乘客留下一张写了预计起飞时间的A4纸
根据国航规定,由于机务维护、航班调配、机组等国航方面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国航将提供航班动态信息以及餐食、住宿服务,延误4小时(含)以上不超过8小时,每位旅客补偿人民币200元;延误8小时(含)以上,每位旅客补偿人民币400元。但根据记者了解,乘客在现场并未被提供任何服务或补偿。
十余小时等待,换不回国航一句道歉。截至今天(19日),距离CA1105次航班延误已经过去了十余天,在航班延误后,记者曾试图拨打国航客服电话询问解决方式,但未能得到明确的答复,现场众多乘客的不满也未得到国航的一个合理解释。现场百余人长达十小时的等待也没有得到官方致歉声明。
人在旅途,不愿人在“囧途”。航班由于各种因素所产生的延误,是人们在旅行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绝大多数乘客都会理解,但这种理解绝对不是航空公司忽视乘客感受、对乘客置之不理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