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岁月,见证变迁的铁路记忆
"站台" (tí zhàn) 是一个中文词语,根据上下文,它可以指几种不同的东西:
1. "火车站的站台 (Train Station Platform):" 这是最常见的意思。指火车在火车站停靠、乘客上下火车的平台。
例句:乘客们正在"站台"等火车。(Passengers are waiting on the "platform" for the train.)
2. "公交车站 (Bus Stop):" 指公共汽车停靠、乘客上下车的地点。
例句:我们就在"站台"等了十分钟,公交车还没来。(We waited for ten minutes at the "bus stop", but the bus didn't come.)
3. "船码头 (Dock or Wharf for Ships):" 指船只停靠、乘客上下船的地方。
例句:游客们从"站台"登上了轮船。(Tourists boarded the cruise ship from the "dock".)
4. "比喻义 (Figurative Meaning):" 指某个领域或某个地位,可以让人展示自己、发挥作用或获得关注的地方。
例句:媒体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站台",让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The media gave him a good "platform" to express his views.)
例句:这个新项目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新" "站台"。(This new project provides him with a new "stage" to showcase his
相关内容:
每日下午四时二十分,阳光斜照进站台,火车准时进站。
他依旧站在老位置,第三候车室西侧第二根柱子旁。红漆剥落得愈发厉害,大片的铁锈暴露出来,像是时光啃噬后留下的疤痕。柱子上贴着的时刻表早已泛黄,边角卷曲,字迹模糊。
他还记得第一次站在这里时的情景。儿子刚满十八岁,手里紧紧攥着车票,眼中仿佛盛满了北方的星空。“就一年,爸,交换生一年就回来。”列车启动时,儿子半个身子探出窗外挥手,他追着走了几步,那些哽在喉咙里的话,最终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
自那以后,他养成了每日这个时刻来站台的习惯。起初,是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会突然出现,给他一个惊喜。后来,明知不会有惊喜,却还是日日都来。这成了一种仪式,一场与时间的对话。
站台上,离别是永恒的主题。他见过哭得撕心裂肺的情侣,见过强作镇定的老人,见过兴奋得蹦跳的孩子。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每段离别都有自己的重量。
一个雨天,他看见一个女孩蹲在柱子旁哭得厉害。雨水从棚顶漏下,在她肩头晕开深色的痕迹。他递过纸巾,女孩抽噎着说外婆走了,最后一面也没见上。“上周还通过电话,说等我回去吃她包的粽子。”他点点头,想起冰箱里还有儿子最爱吃的腊肉,已经冻了三年,包装袋上积了层薄霜。
站台工作人员老陈认得他。有时会过来聊两句,更多时候只是点头一笑。老陈在这站台工作了三十八年,眼角刻着比时刻表还密的皱纹。“刚开始那会儿,我也难受。”老陈说,“后来明白了,离别就是这样,留下的比走的更难受。”
柱子上刻着许多字迹,有的是名字,有的是日期,还有一句“我等你”。不知是谁刻的,不知等没等到。
雨季来了,站台棚顶漏水处多了起来。地上积着水洼,倒映着来来往往的身影。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鬓角已经花白得像落了层霜。
儿子来信说决定留在北方,找了个当地姑娘,打算明年结婚。信纸很薄,他却觉得沉重。回信时写写删删,最后只写了个“好”字,墨迹在纸上洇开,像一滴来不及落下的泪。
那日他照常来到站台,却发现第三候车室在装修。工人拆掉了老柱子,换上新的大理石柱,光洁得照人。他站在曾经的位置上,新柱子反射着刺眼的光,找不到任何熟悉的痕迹。
老陈快要退休了,正在带徒弟。年轻人精力旺盛,眼睛里有光,像是多年前的儿子。“新柱子好看吧?”老陈问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他笑了笑,没说话。第二天还是来了,站在新柱子旁,位置分毫不差。
深秋的一天,他突然发现柱子上多了一行小字,刻得浅浅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问号刻得特别深,像是用尽了全部勇气。
那天下午,他看见一个老人送年轻人上车,场景熟悉得刺痛。年轻人进了车厢,老人还站在原地,手举在半空中,久久没有放下。
他站在原地,忽然明白了,这些年他等的,或许不是儿子的归来,而是一场正式的告别。
列车进站了,人们开始涌动。他站在原地,看着一个个背影消失在车门内。有个小女孩回头朝他挥手,他愣了一下,也举起手来。
汽笛响起时,他转身离开。棚顶漏下的雨水积成小洼,倒映着站台穹顶,云正好从一方天空流过——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什么也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