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系列,岛礁沙滩,揭秘海洋中的四大地理形态差异

冷知识系列,岛礁沙滩,揭秘海洋中的四大地理形态差异"/

我们来聊聊地理学中常常让人混淆的“岛、礁、沙、滩”这四个词。它们都与海岸线或水下的地质有关,但含义和特征有明确的区别。这是今天的冷知识系列内容:
"1. 岛 (Dǎo - Island)"
"定义:" 四周被水(海洋、湖泊、河流等)包围,陆地面积相对较大的自然形成的或人工造成的陆地。 "关键特征:" "面积较大:" 通常有足够的空间供生物栖息或人类活动。 "被水环绕:" 四面都是水体。 "成因多样:" 可以是火山喷发形成(如夏威夷岛),由珊瑚礁堆积抬升形成(如关岛),也可以是河流冲积、海岸侵蚀或人工填海造岛等。 "例子:" 台湾岛、海南岛、马达加斯加岛、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我们常去的旅游海岛如三亚岛(严格来说是半岛,但常被泛称为岛)。
"2. 礁 (Jiāo - Reef)"
"定义:" 指水下的岩石或珊瑚群落,通常是露出水面的或接近水面的。 "关键特征:" "水下基岩或珊瑚:" 本身大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

相关内容:

最近菲律宾频繁在南海挑事,新闻中经常出现“岛、礁、沙、滩”等不同的名词,但它们的具体定义是什么?有何异同?我国对南海岛礁的命名符合定义的规范吗?

看了下面两张图,不用文字解释,大家应该能区分这几个名词的不同含义了。


我国对南海岛礁的命名符合定义的规范吗?有一说一,不太符合,有点随意。

首先,我们看“中沙群岛”,属于典型的“海下凸台”,而且整个凸台的所有顶点都在海平面以下十米。参见下图,对比南沙区域的“礼乐滩”,两者地理性质完全一致,而后者就被称为“滩”,符合定义。因此,中沙群岛被称为“中沙滩”更合适,或者“中沙大暗礁”也可以,把在海平面以下十米的地理区域称为“岛”,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第二,由下图可知,黄岩岛是一个三角形的环礁,但礁盘的绝大部分位于海面以下,只有几十块礁岩以“明礁”的形式露出水面,而且各自独立,没有连成一片。绝大部分明礁露出的面积也就能放一张桌子,因此称之为“岛”非常勉强。事实上,在民国时期,黄岩岛被称为“民主礁”,至今台湾地区仍沿用。

不过,礁盘经过吹填造陆,面积成倍地扩大之后,将其改名为“岛”则无可厚非,比如,我国的永暑礁和美济礁分别改成永暑岛和美济岛。如果今后黄岩礁也被吹填造陆,再改成黄岩岛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沙洲的沙子是覆盖在干出礁或明礁的表面的,今后面积进一步拓展后,逐渐有了土和植被,就“成长”为岛了。

第四,至于岛与屿,两者的区分更不严格。整个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是台湾所实控的太平岛,面积仅0.43平方公里,而鼓浪屿的面积是1.88平方公里,是太平岛的4倍多,按此标准,南沙群岛的所有11个天然小岛,都应该称为“屿”。笔者对此也不认同,感性战胜理性,还是叫做“岛”更舒服一点。

附:下表是南沙群岛的实控情况,中国大陆没有实控任何的天然岛屿,而菲律宾、越南和中国台湾占据了全部的11座天然小岛和4个天然沙洲。另有一个杨信沙洲原本是中菲争夺,但按照《南海行为准则》的规定,目前双方均未占据该沙洲。

发布于 2025-10-09 18:42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浙江嘉兴,揭秘四大名镇,你了解几座? 下一篇:中国最窄领土揭秘,8米宽的飞地通道,连接海外飞地的独特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