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求生必备,昆虫美食大揭秘,吃前必看——拽掉头

野外求生必备,昆虫美食大揭秘,吃前必看——拽掉头"/

在野外求生的情况下,昆虫确实可以作为一种食物来源。不过,关于“吃之前记得拽掉头”的说法,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科学的建议,而且对于不同种类的昆虫,处理方式也大相径庭。
首先,许多昆虫并没有像人类一样明显的“头”部,或者它们的头部结构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不一样。例如,昆虫的头部通常包含眼睛、触角和口器,这些部分可能不适合食用。而且,昆虫的身体结构通常由外骨骼组成,头部以下的部分(如胸部和腹部)才是主要的食用部分。
其次,对于某些昆虫,如蚂蚁、甲虫等,它们的头部可能含有一些重要的器官,如大脑和眼睛,这些部分通常不建议食用。相反,它们的胸部和腹部可能含有更多的营养。
因此,在野外求生时,如果选择食用昆虫,建议先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了解目标昆虫的种类、食用部位以及是否安全。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形、行为特征等来判断其是否可食用。此外,最好能找到可靠的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食用的安全。
总之,在野外求生时,食用昆虫需要谨慎对待,不要盲目地相信一些未经证实的说法。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是首要任务。

相关内容:

如果你喜欢看野外生存类的节目,那么你一定对一个画面不会陌生,那就是吃昆虫。

之所以野外求生时要吃昆虫,并不是因为什么奇怪的特殊癖好,而是因为昆虫的确是野外求生时最优质的食物。首先,昆虫非常易得,既容易找到,也容易捉到。一座荒岛可能没有大型动物,甚至可能没有鸟类,但绝对不会没有昆虫。即便是有大型动物或鸟类,想要捉到它们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相比之下,捕捉昆虫就简单得多了。其次,自然环境中可能存在着各种有害的污染物,因为生物富集作用的存在,越是靠近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浓度可能就越高。


比如一只鸟吃掉了十只昆虫,那么就积蓄了十只昆虫体内的污染物,而某大型掠食者又吃掉了十只鸟,那么它的体内就富集了100只昆虫体内的污染物,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

由此可见,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能够食用食物链低端的生物,就绝对不吃食物链顶端的,而昆虫就是食物链低端生物,可谓是理想的选择。既然已经确定了吃昆虫,接下来就是怎么吃的问题了。毫无疑问,如果能煮熟了再吃是最好的,因为熟食不仅比生食味道好,也更加安全。


不过在野外生存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找不到火源,这个时候就只能生吃了,而生吃是有讲究的。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些野外生存类的节目,主人公在生吃昆虫的时候,往往不会直接把它们丢进嘴里,而是会有一个统一的动作,那就是拽掉昆虫的头。昆虫与我们熟悉的高等动物不同,它们的头最主要的作用并不是指挥身体的行动,而是进食的器官,所以昆虫的头通常与整个消化道紧密相连。


当我们以适当的力度拽掉昆虫的头时,会带出一整套消化道,这会大大降低食用昆虫的危险。

食用昆虫有什么危险呢?主要的危险就是感染寄生虫。在昆虫体内可能存在着多种寄生虫,而这些寄生虫都统一存在于昆虫的消化道内。以我们熟悉的铁线虫为例,它之所以能够感染螳螂,就是因为螳螂是肉食性昆虫,当它捕食别的昆虫时,会将铁线虫的虫卵吃进体内,虫卵在螳螂体内发育为铁线虫,再控制螳螂跳入水中,然后离开螳螂的身体在水中产卵,卵附着在植物叶片上,被其它昆虫吃掉,然后昆虫再被螳螂捕获,就完成了一整套的寄生循环。


很显然,如果螳螂在食用其它昆虫时,能够先把头拽掉,那么则能打破这个寄生循环。

消化道拽出去了,没有了寄生虫,但昆虫的身体其它部位也可能存在其它细菌和病毒啊?的确如此,所以说生食终究还是不如熟食,不过相比生吃其它动物,生吃昆虫还是相对安全的,因为哺乳动物身上可能存在人畜共患的疾病,生吃容易感染,而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在节肢动物体内发现任何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


此外,拽出昆虫的头,除了能够降低寄生虫感染风险,有时还能避免中毒。

一些昆虫拥有带毒的武器,但真正的毒素并不是储存在武器之中,而是储存在体内。以胡峰为例,即便我们将它的毒针拔掉,头部组织中仍然存有大量毒素,而拽掉它的头,不仅可以把消化道带出来,还可以把有毒的腺体一并带出。当然,能够拽出头的往往都是昆虫的成虫,而对于昆虫的幼虫而言,因为身体太软、头太小,很难拽掉,想要去除消化道,就只有把它挤出来了。

发布于 2025-10-09 08:27
收藏
1
上一篇:一想到出去旅行,心中便充满喜悦 下一篇:达州首推“露天食堂”,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7元享美味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