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海啸,很多人想到电影里滔天巨浪吞没城市的画面。但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哪里最危险?我们一一来弄懂。
什么是海啸?
海啸和普通海浪可不一样。
简单说,海啸是海底发生“大动静”(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发的巨型海浪。
和海边的风浪、潮汐完全不同,普通海浪只在海水表层晃,深度最多几十米;海啸是“整层海水”在动,从海底到海面一起涌过来,能量大到能跨洋传播几千公里。

海啸咋来的?
3种“海底事件”最容易引发
1. 海底地震(占90%)
海底岩层突然断裂、上下错动,像一只大手猛地拍打海水,瞬间把巨量海水“推”起来,就会形成海啸。比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就是海底发生9.3级大地震引发的。
2. 海底火山爆发
海底火山喷发时,巨大的冲击力会搅动海水,比如冰岛海底火山喷发就曾引发过小型海啸。
3. 海底滑坡/陨石撞击
海底山体滑坡(比如地震后岩层滑落)或天外陨石砸进海洋,也会推挤海水形成海啸,不过这类情况较少见。

海啸的“成长史”!
远看不起眼,近岸才“发威”
在深海时:波长能达几百公里,但浪高可能只有1米,渔船经过都未必能察觉。但它跑得极快,每小时能到700公里(和飞机差不多)。
靠近岸边时:海水变浅,能量被“挤”到表面,浪高会突然涨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像一堵水墙冲向陆地,速度也降到每小时几十公里。

危害有多大?
不只是“水淹”那么简单
1、摧毁一切:十几米的水墙能冲垮房屋、桥梁,把汽车、轮船像玩具一样卷走。2011年日本海啸,浪高15米,瞬间淹没了沿海城镇。
2、二次伤害:海水退去后,会留下大量淤泥、垃圾,还可能引发疫情;如果撞上核电站(如日本福岛),可能导致核泄漏。
3、范围广:海啸能跨洋传播,比如智利的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22小时后竟冲到了日本沿岸。

哪些地方容易遇到海啸?
记住这几个区域
1、环太平洋沿岸:这里是地震、火山的“高发区”,日本、智利、美国夏威夷、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海啸常客。
2、印度洋沿岸:尤其是印度、泰国、斯里兰卡等国,2004年的大海啸让这些地方损失惨重。
3、我国沿海:因为有岛链阻挡,海啸风险相对较低,但台湾、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仍需警惕。

遇到海啸咋办?
记住这3步
1、警惕海啸前兆:海边如果突然退潮(海水一下退很远,露出平时看不到的海底),或听到奇怪的轰鸣声,可能是海啸前兆,赶紧跑!
2、往高处跑:向地势高的地方(山坡、楼顶)跑,离海岸线越远越好,别惦记家里的东西。
3、别回头:海啸可能不止一波,第一波过后,间隔几分钟到几小时可能有更大的浪,没收到官方通知,千万别回来。

海啸虽可怕,但提前警惕、及时逃生,就能大大降低危险。转发给常去海边的朋友,多份了解,多份安全!
好了,今天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谢谢阅读!
#知识分享##海啸科普 #防灾知识 #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