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风起,温馨提醒,三忌事项,别让凉爽变隐患

八月秋风起,温馨提醒,三忌事项,别让凉爽变隐患"/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民间养生提醒。根据这个说法,八月份虽然天气转凉,但仍然有一些注意事项,总结为“1不露,2不吃,3不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不露 (Bù Lù): 不宜露肤过多"
"原因:" 虽然天气转凉,但夏末秋初,日夜温差可能仍然较大,且有时仍会遭遇“秋老虎”。过早地过多暴露皮肤,容易受凉或被突然的寒气侵袭,可能引发感冒、咳嗽等。 "建议:" 晚上出门或感觉凉意时,适当添加衣物,比如穿外套、戴帽子、围巾等,保护好自己的颈、背、腿等容易受凉的部位。
"2. 不吃 (Bù Chī): 不宜贪吃生冷寒凉"
"原因:" 夏季过后,人体脾胃功能可能相对虚弱,如果继续大量食用生冷、冰冻的食物或饮料,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功能,容易导致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建议:" 注意饮食温热,少吃或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温补脾胃的食物,如山药、小米、南瓜等。饮食宜清淡,避免过于油腻。
"3. 不做 (Bù Zuò): 不宜过度劳累或进行剧烈运动后立即贪凉"

相关内容:

时间过得飞快,明日就是八月初一了,到了八月,渐渐开始有些许凉意了,尤其是早晚的时候,已经不像伏天那般黏热了,倒是带有几分的清爽。要说一年当中,最为舒服的季节,莫过于现在了。

八月来了,天气也开始转凉了,这个时候提醒大家:1不露,2不吃,3不做,别不懂。这些分别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老辈留下来的一个智慧,在气温变换的时候,要格外的注意,不能马虎大意,以免造成身体的不适。

1不露

不露肚脐

肚脐乃神阙穴所在,最是怕凉。如果贪凉,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不愿意盖被子,肚皮露在外头,第二日就容易出现肚子不舒服的情况,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八月虽已入秋,但余热未消,人易贪凉,殊不知此时凉气最易侵入肌体。

因此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别让寒气侵入了体内,不然的话,很容易导致腹泻的情况出现。

2不吃

不吃寒凉,不吃肥腻

寒凉之物,如冰镇瓜果、冷饮之属,最伤脾胃。尤其是运动之后,或者是天气温度比较高的时候,此时热得满头大汗,很多人打开冰箱就灌了凉水,吃冷饮,这样的话,不出半个时辰,便会觉得胃里堵得慌,晚饭也吃不下了。

肥腻之物,亦不宜多食。此时人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肥腻厚重之物,难以消化,易生积滞,同事小张,前日晚间吃了一碗红烧肉,当夜便不得安睡,翻来覆去,如同煎鱼一般。

3不做

不洗冷水澡,二不熬夜,不剧烈运动。

当下已进入秋天,水温已经渐渐转凉,此时若洗冷水澡,寒湿易侵入关节。尤其是很多喜欢在野外游泳的,这个时候更是要注意,去河里游泳,很容易导致湿气加重,甚至还会导致关节痛等问题。

熬夜是最是耗伤阴液,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亦应顺应自然,早睡早起。如果这个时候熬夜,精神状态比较差不说,还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整个人也更容易被病邪侵扰。

至于剧烈运动,此时宜选择平和之法,如散步、太极之类。前日见几个年轻人在操场打球,浑身湿透,站在风口里吹,这种大概率,后期容易出现身体的不适,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大汗淋漓的运动。

这些老话,都是前人经验的结晶,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着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八月是夏秋交替之时,天气忽凉忽热,最易生病,故要格外注意。在当下,热中带凉,凉中又藏热。人处在这交替的时节,也要懂得调适,方能够平平安安地步入秋天。

生活之道,大抵如此:顺应自然,不妄作劳,方能得享天年。这些老话,说的不只是养生,也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智慧,在这样的日子当中,更要懂得遵循自然的一个规律。

发布于 2025-10-08 22:28
收藏
1
上一篇:古韵八月,揭秘3个“过秋密码”——明月共赏、桂香可藏、丰收晒秋 下一篇:明日八月八,揭秘老话“来年发不发,就看八月八”的奥秘与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