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周文王简朴服饰
我们读此诗,首先该搞清楚古人把“淄衣”看作是为官清廉的象征,《礼记。淄衣》中,孔子在提到《淄衣》是这样说的。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此文中还有一段,子曰:「茍有车,必见其轼;茍有衣,必见其敝;人茍或言之,必闻其声;茍或行之,必见其成。“必见其敝”的意思是必有隐藏的破败之处。既然孔子都是这样认为的,大方向也该是没有错的,只是这诗整体串联起来的意思,我观各方注疏的逻辑似乎有些牵强。纵观这三段诗词,大意其实无二,所以我们可以挑选其中一段来解读,其他也就迎刃而解了。另外这首《淄衣》,比较特殊,并不是常见的四言格律,却有些楚辞的味道。言归正传,既然“改造”是个现代词汇,那我们就挑第二段,这样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支点“改造”。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接下来我们要各个击破,找到我们能确定的部分:“淄衣”就是黑色的衣服,这里应该是指朝服,“好兮”自不必多解释,咋么说都不会有太大偏差,就是说这衣服看上去很体面。“敝”是个争议点,直译就是旧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衣袖,通“蔽”,这个意思我觉得有些不符合本诗的宗旨。“予” 指的是我,诗人自己。楚辞中就有这用法:“予既滋兰之九畹”,翻译过来就是:我既然种了九畹兰花。“又”不要想多了就是再、复。但是想多了还有“手”意思。“予又”就是我亲手,我自认为在这里比较合适。“适”我觉得有两个意思于诗文有关:首先是大家认为的“到。。。去”,再有就是“满足”的意思。这样就成了满足子在官署(馆)的需要,或许也是一种解释。“还”是有断句的,就是回来,这样看上一句是“到官署(馆)里去。”予授子之粲兮,这一句里“粲”是关键,可以是“华美”,也可以是“米饭”,但是不很影响诗的大意走向。不过我觉得还是“华美”才是原意,如果是米饭,意思就是我给你备饭,这样前面不是白铺垫了吗。现在可以来解决全诗的翻译问题:朝服合身(宜)啊,可惜旧了,我来亲手缝补(改为),你先去朝会吧,回来我保你衣着体面。朝服体面(好)啊,可惜旧了,我来亲手改造,你先去朝会吧,回来我保你衣着体面。朝服宽绰(席)啊,可惜旧了,我来亲手重做(改作),你先去朝会吧,回来我保你衣着体面。我觉得这里有个时间轴的概念:先是缝补,后又改造,改衣服或许是衣带渐宽的缘故,最后是不得不作新装了,因为那“淄衣”实在不能继续服务了!这样看来时间跨越若干年。一来说明夫人对丈夫恩爱有加,二来说明君子衣着朴素,极为节俭。

孔子服饰

周代官服详解